央行近日發表的2019金融穩定報告顯示,目前國內居民杠桿率超60%,已對消費產生一定擠壓作用。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近日發布的《NIFD季報宏觀杠桿率》稱,在其統計的34個城市中,居民杠桿率高于80%的城市有5個,依次分別為杭州(103.2%)、廈門(96.3%)、溫州(91.1%)、海口(83.8%)、深圳(82.3%)。
居民杠桿率的計算方式為,居民杠桿率=住戶貸款余額/GDP。而從杠桿率指標來看,這些城市居民部門所蘊含的金融風險較大,這些城市的住房價格也都較高。這也說明居民杠桿率與房地產的高度相關性。
央行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9)》顯示,2018年末,我國住戶部門貸款余額47.9萬億元,其中個人住房貸款余額25.8萬億元,占住戶部門債務余額的比例為53.9%。人民銀行工作人員測算發現,2018年末,我國住戶部門杠桿率為60.4%。
央行《2019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顯示,9月末住戶貸款余額為53.6萬億元,其中個人住房貸款余額29.05萬億元,占住戶部門債務余額的比例為54.2%。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發布《NIFD季報宏觀杠桿率》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居民部門杠桿率上漲了3.1個百分點。2008-2018 年十年間年均增幅3.5個百分點,而從今年前三季度看,居民杠桿率單季增幅在1個百分點,全年的增幅可能會超過過去十年的平均值。
住戶部門杠桿率上升已對消費產生一定的擠壓作用。央行的《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2019)》中指出,居民杠桿率水平對消費增長的負面影響值得關注。計量分析結果表明,控制人均可支配收入、社會融資規模等因素后,居民杠桿率水平每上升1個百分點,社會零售品消費總額增速會下降0.3個百分點左右。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1-1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0%,低于上年1.2個百分點。2019年前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2%。
“我國居民杠桿率在全球已處于中等水平,在新興經濟體中亦是無出其右。過高的居民杠桿率雖可短期對經濟增長產生促進作用,但長期來看,將對消費與投資產生擠出效應,對經濟增長的速度與質量都會有所抑制。”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發布的《NIFD季報宏觀杠桿率》稱。
央行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9)》指出,從區域劃分看,各省份住戶部門債務分布不均衡。
2018年,住戶部門杠桿率超過全國水平的省份(直轄市)有:浙江(83.7%)、上海(83.3%)、北京(72.4%)、廣東(70.6%)、甘肅(70.1%)、重慶(68.6%)、福建(65.8%)和江西(63.1%),其中,杠桿率水平最高的浙江和最低的山西之間相差50個百分點。上述地區中,浙江、上海、北京、廣東、福建和重慶的債務收入比也超過全國水平,居民債務負擔較重。
但《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9)》認為風險仍舊可控。我國對住房抵押貸款的最低首付比要求更為嚴格,月償債比率和最長還款期限與國際實踐基本一致,住戶部門風險抵御能力較強。2018年,我國住戶部門貸款的不良率,尤其是個人住房貸款不良率繼續保持較低水平。
截至2018年末,個人不良貸款余額7103億元,不良率為1.5%,低于銀行貸款整體不良率0.5個百分點。
其中,個人住房貸款、個人汽車貸款和個人信用卡貸款不良率分別為0.3%、0.7%和1.6%,與上年同期持平。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河南商報見習編輯 吳冰 李英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