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文化和旅游部開展了A級旅游景區整改提質行動,全國復核A級旅游景區5000多家,共有1186家景區受到處理,其中405家被取消等級。與往年相比,今年的整治力度可以說是最大的一次。
有關部門屢次出手整治,無疑是在傳遞一個信號——要讓A級景區“有進有出”,實現A級景區的數量增長與質量提升相匹配,這成為旅游行業優化的一個重要方向。
不僅如此,在消費升級的時代背景下,旅游本身也在發生一些顯著的變化。今年國慶七天,全國共接待國內游客7.82億人次,旅游人數不斷攀升的同時,人們對品質消費和文化體驗的追求也在不斷提高。不少小眾路線、精品方案,更加受到游客們的青睞,“要讓詩和遠方走在一起”,成為不少地區文旅融合發展的新方向。
人們的旅游需求在發生變化,文化是否原汁原味、體驗是否豐富深入、服務是否周到舒適、價格是否公開透明,都在塑造著一個旅游景點的“口碑”。
而在這一背景下,如果景區仍停留在千篇一律、過度商業化的項目開發上,仍停留在傳統運營思維和管理模式上“不思進取”,就很容易讓游客“乘興而去,敗興而歸”,難以獲得可持續的發展,被處理甚至“摘牌”也是可想而知。
因此,被處理的景區仍然會有“翻身之日”。這與其說是對旅游行業的一次整頓,不如說是一次契機。它表明人們對標準的堅持、對金字招牌的期許,和對美好生活需求的尊重與滿足。
動態化的管理方式,也是在旅游行業中釋放“鯰魚效應”,時刻提醒旅游景區要有危機意識,不要以為A級評價是一個“鐵飯碗”,要想端得穩還要靠自身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
有關部門屢次出手整治,無疑是在傳遞一個信號——要讓A級景區“有進有出”,實現A級景區的數量增長與質量提升相匹配,這成為旅游行業優化的一個重要方向。
不論是錦繡風光、風土人情,還是歷史積淀、文化傳承,A級景區往往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但如果以為守著這塊“金字招牌”就可以高枕無憂、一勞永逸,那么就是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既造成對旅游資源的損耗,也是對廣大消費者心里預期的一種辜負。
不僅如此,在消費升級的時代背景下,旅游本身也在發生一些顯著的變化。今年國慶七天,全國共接待國內游客7.82億人次,旅游人數不斷攀升的同時,人們對品質消費和文化體驗的追求也在不斷提高。不少小眾路線、精品方案,更加受到游客們的青睞,“要讓詩和遠方走在一起”,成為不少地區文旅融合發展的新方向。
比如前不久,西安市長安區古觀音禪寺內一棵看起來“爆炸了”的千年銀杏樹,就吸引了全國各地游客慕名前來一睹風采。
再如諸多城市的網紅書店、特色展覽、博物館、美術館,也增加了城市對外地游客的吸引力,成為游客競相打卡的新選擇。這些場所之所以能夠吸引人,其自身承載的特色文化是重要原因。
人們的旅游需求在發生變化,文化是否原汁原味、體驗是否豐富深入、服務是否周到舒適、價格是否公開透明,都在塑造著一個旅游景點的“口碑”。
而在這一背景下,如果景區仍停留在千篇一律、過度商業化的項目開發上,仍停留在傳統運營思維和管理模式上“不思進取”,就很容易讓游客“乘興而去,敗興而歸”,難以獲得可持續的發展,被處理甚至“摘牌”也是可想而知。
讓A級景區“有進有出”,說到底是通過建立動態評級體系,鼓勵和督促景區提升管理水平。今年8月,被摘牌的5A級景區喬家大院在閉門整改十天后重新營業,不僅票價下調,被詬病“過度商業化”的場所也被布置成游客休息區和晉商文化展示區,讓不少游客表示游覽一圈“感覺很美好”。景區回歸了傳承歷史文化的初衷,也重新獲得了市場的認可。
因此,被處理的景區仍然會有“翻身之日”。這與其說是對旅游行業的一次整頓,不如說是一次契機。它表明人們對標準的堅持、對金字招牌的期許,和對美好生活需求的尊重與滿足。
動態化的管理方式,也是在旅游行業中釋放“鯰魚效應”,時刻提醒旅游景區要有危機意識,不要以為A級評價是一個“鐵飯碗”,要想端得穩還要靠自身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
(來源:澎湃新聞 編輯:郭爽 見習編輯:劉夢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