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2020年,第一批九零后也要30歲了。
而立之年,是人生中的一個臨界點。可能再也沒有風花雪夜,取而代之的是要獨立開店、護妻養子、艱辛謀生。
也可能,這樣所謂的“臨界點”,只不過是周遭人強加給九零后的標簽罷了,于九零后而言,也許并無實際意義,根本不需要把它放在心里、立下一座“紀念碑”。
今日起,河南商報持續刊發《90后生意人已入而立之年》特別報道,走進他們的內心,體味他們的創業,他們的情感,他們的“接班”,他們的無奈,以及他們的歡樂……
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李興佳/文 記者 王訪賢/圖
哪有現世安穩、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在負重前行。
這句話,對于王中源、段名洋、吳昭彬等這批30歲批發商,感觸尤深。
他可能是大冬天要伸手在碎冰中撈魚的海鮮商戶,他可能是每天只睡4小時的水果批發網紅,也可能是為了簽合同一個月26場酒局的石材市場老總;他可能年收30萬,但是依然舍不得咬牙給媳婦買個愛馬仕包;他可能為了省去路費,跟著貨車四十多個小時、中間只吃了兩頓飯;他可能年底為了孝敬岳父,買條中華煙也要斗爭很久……TA可能是正追債50萬的誰家丈夫,也可能是一個月難和閨女坐一桌吃飯的誰家母親。
但不管多少個失眠夜、多少次淚灑檔口,他們都在為美好生活拼命。
再也沒有理由可以任意放縱,只因都已而立之年。
【王中源:十多天賣橙225噸,有了孩子后“變慫了”】
成年人的世界里沒有容易二字,即將30歲的水果批發網紅王中源,今年有更深體味。
“大家好,我是王中源!”——這句河南腔的開場白,王中源2019年在抖音號重復了200次。他一年來發布的200個短視頻,總觀看量達到了3.5億次,并造就了142.9萬粉絲量。
或者這樣說,2019年的365天里,他和抖音相處了332天。近乎一整年的時間,他奉獻給了自己的短視頻事業。
這是王中源送給自己的2019年禮物。他依然清晰地向河南商報記者回憶,驚喜開始于年初元宵節后,那天他發布了一個丑橘視頻,粉絲量一下子突破15萬,此后一發不可收拾。
王中源(左) 2019年9月10日拍攝
“紅了后,有人問我飄了沒,我說,‘確實飄了,見人就詭譎詭譎。特別是有個視頻漲粉十幾萬,飄嘞一夜沒睡。’”他說。
一年來,他完成了粉絲量從個位數到一百多萬的增長。鏡頭幾乎戳到臉的實誠、只說水果批發的大實話和內幕,幫他晉升為人設鮮明的水果網紅。
十多天的愛媛橙抖音銷售剛結束,他共收獲了9萬多訂單,每天銷售量在五六千單,一個訂單5斤裝,合到總銷售量225噸;而更早之前,他一天賣出27噸紅提,獼猴桃在抖音上架2-3分鐘被搶空,有粉絲稱“再搶不到就去舉報你”。
很明顯,流量已在他身上產生變現。不過,他卻專門作出解釋,“第一,27噸貨不是多牛,也就是一柜貨,不是啥值得炫耀的事,誰過年還不吃頓餃子?!俺批發市場內行人聽起來就是笑話。”
有挺他的,粉絲從杭州坐高鐵來拿貨;也有表露質疑的,“每個行業都有規矩,他把內幕說出來,打破了產業鏈的平衡,等于斷了其他人財路。”
2019年帶給他更大的禮物是,10月份做了爸爸。這是在抖音網紅、90后水果批發商、丈夫等角色之外,他的又一個新身份。
“有了孩子后變慫了。”王中源告訴河南商報記者,“以前想著要做多大的事,想一夜暴富,現在只想求穩,一步步走,告訴自己別崩了。”
【海鮮批發商:晝夜顛倒,客戶欠四五十萬失聯】
為了生活而戰的90后,還有海鮮批發商段名洋。
1992年出生的段名洋,從小在海鮮市場長大,畢業后賣過平衡車、開過夜市、做過洗車行,不過都失敗了。后來跟著父親學做海鮮,并在24歲獨立出來,自立門戶。今年,他在萬邦新開了一家店,同時也要升級做父親。
生意有多難?生活有多不易?
段名洋可能會告訴你,他已經開始習慣性失眠,“事情一多,就熬夜,就會頭疼,有很多事情不愿表達出來,所以所有的委屈只能打碎牙往自己肚子里咽。”
段名洋會告訴你,連軸轉的批發生意讓身體不堪重負,一個鐵骨錚錚男兒也會流淚。每天要下午6點上班,早上七八點才下班,一天工作12小時以上。曾經,他每天只休息4個小時,堅持了半年。累到一個人默默坐在檔口流淚,哭過后擦干淚繼續干。
段名洋更會告訴你,下游的欠款,壓得人喘不過氣,他的客戶倒閉了,但還拖欠四五十萬元欠款,幾乎成壞賬,要不回來;海鮮批發需要大量的資金周轉,他一下子就要貸200萬元進貨,夏天正是旺季,平均一天資金周轉量得需要15萬元,有時候他只能刷信用卡臨時救急。
深冬的風裹著夜色砸向臉龐,他還得伸手到碎冰浮面的冷水里。一個月很難有一次和家人坐在一個桌子上吃飯,上班恰好是媳婦睡覺時間,一直堅持到大年三十才休息。貸款吃閉門羹的滋味,被上游供應商突然斷貨的委屈,他也都一一經歷過。
可是,他依然心存希望,“不要求掙多少錢,只希望得到每個人認可,把事兒做成”。
三十而立的成年人世界里,哪有“容易”二字。他在為妻子、即將出生的孩子和家庭而戰,更為美好生活而戰。
【批發市場老總:一個月26場酒局,睡辦公樓】
在為事業而戰的,還有來鄭7年的福建小伙吳昭彬。
1990年出生的吳昭彬,卻已是唐人街茶城(曾任)、金盛達建材園兩個專業市場的老總。忙得沒有時間談戀愛,他今年才通過相親,確定了愿與子偕老的另一半。婚期定在了正月初六。
為了能相伴,隔著一千四百多公里距離,他把未婚妻接到鄭州發展。即便如此,忙得團團轉的吳昭彬,一周只能跟愛人見一次面。因為金盛達建材園地處尉氏縣,他工作日就睡在辦公區3樓,周末回鄭一趟。
各種瑣事都在挑戰著這個九零后。涉及政府大氣污染防控的找過來,他要出面協調;商戶以工程款拖欠、生意不好為由,拖欠租金,他要挨家做思想工作;就連搭建在高速路上的自家廣告牌出了問題,他也要來回奔波。
一籮筐的瑣事、雜事一齊向他襲來,分身乏術。高峰期,他創下了一個月參加26場酒局的記錄,中午、晚上連著喝。夏天工地監工,他一下子瘦了14斤。
更大壓力是來自行業的變局。成品房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多的開發商選擇與一線大牌合作,集中采購,導致小建材商戶的蛋糕被擠榨;市場外遷讓商戶零散分布,導致每家市場的入住率降低;大氣防控下,商戶的石材生意更是雪上加霜。商戶生意不好,直接傳導到市場開辦方,深知“市場管理與商戶魚水關系”道理的吳昭彬,焦頭爛額。
容易嗎?
不容易。他還在堅持,喃喃自語,“再掙扎下,還沒到蓋棺定論的最后一步,希望結局是好的”。這像是說給河南商報記者聽,更像是在鼓勵自己。
三十而立年紀,他最大的感悟就是學會了放下。“生意就是投資,總有起起落落。努力了,也就放下了。”
(來源:河南商報 編輯 李英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