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公開競得探礦權 首獲重大發現
記者 平凡:這里是新疆阿克蘇地區的溫宿縣,在我身后正在作業的就是2020年國內民營企業打的第一口井,這口井也是為了探明這個區域的油田構造,從目前的進展來看,很有希望取得積極的進展。
這口油氣探井經過24小時不間斷作業在第二天終于有了新的發現,在地下1300米左右的深度找到了油氣層。
新疆阿克蘇溫20井地質師 潘曉輝:現在分析了,這基本上就是我們的油層,打開之后,好的油層達到30多米將近40米。
這次取得油氣發現的溫20井位于塔里木盆地的西北部,它所在的區塊的探礦權是通過國家公開競標出讓,被一家民營企業以超過8億元的價格拍得,從2019年開始勘探,目前已經打了18口探井,有16口獲得了良好的油氣顯示。
阿克蘇中曼油氣副總經理 李雪松:又有油又有氣,油質比較稀,油質還是比較好的,原來的預期沒想到單層的試油產能這么高。
李雪松告訴記者,阿克蘇溫宿區塊從前期的勘探,到打下油氣探井,最終發現油氣所用的時間不到1年,對于油氣行業來說,這已經是相當快了。
阿克蘇中曼油氣副總經理 李雪松:民企這塊人員少,隊伍精干,它需要審批的人和層次沒那么多,馬上就可以開干,這個方案定下來之后,立即就可以組織隊伍進行實施。
經過初步探明,中曼油氣阿克蘇溫宿區塊的儲量達到了3673萬噸,這也是國內民營企業在國家公開競拍出讓油氣區塊探礦權之后,取得的首個重大發現。
阿克蘇中曼油氣總負責人 王春江:它具備了建立一個規模油氣田的資源基礎,如果沒有油氣改革的政策,我們不可能進入這個區塊,地下的油氣資源不會這么快得到發現。
進場門檻降低 “鯰魚效應”盤活市場
雖然民營企業在新疆阿克蘇區塊取得了重大發現,但眾所周知,油氣行業是一個高投入、高技術和高風險的三高行業,放開之后,民營、外資等各類社會資本進入油氣行業的時機是否成熟,高風險是否真的有高回報?
在新疆塔里木盆地的柯坪南油氣區塊,牟哲林所在的鉆井隊剛剛開始打第一口探井,而這距離他們拿到探礦權已經一年半的時間,前期的投入也達到了數億元,目前還在為取得油氣發現而努力。
申能油氣鉆完井項目副經理 牟哲林:前期要做勘探,做地球物理,第二次要打探井,探井如果有發現,要打評價井,探邊井,然后再制定整個開發的策略,這個流程下來要四到五年時間。
牟哲林告訴記者,上游的油氣勘探開采權放開之后,各種資本也在躍躍欲試,等待進場的時機,但考慮到技術門檻和風險的承受能力,目前只有少數的企業能參與進來。
申能油氣鉆完井項目副經理 牟哲林:目前來看,只有地方國企和比較強大的民企可能有資金和實力,來做初期的先行者。它肯定會有一個“鯰魚效應”。
新政策明確在國內注冊凈資產不低于3億元的內外資公司都可參與油氣勘探開采,這也將大幅增加參與油氣上游開發企業的數量,不過也有不少企業選擇觀望,等待政府發布公開競標的油氣區塊,而競標區塊的質量是他們進場的關鍵因素。
而對于外資油氣公司來說,中國市場的開采成本高于其他一些產油國,但考慮到下游巨大的市場和資源開發潛力,很多企業也想抓住這次機會。
英國石油中國區董事長兼總裁 楊筱萍:我們會繼續評估、繼續分析、繼續找到投資機會,不同的企業可以加入,所以可以盤活整個市場。
自然資源部對外表示,將加大上游油氣區塊的公開出讓力度,目前正積極梳理從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企業手中退出的大量區塊,約占國土面積的八分之一。
自然資源部礦業產權司司長 姚華軍:目前全國已經退出了120萬平方公里的油氣勘查區塊,這些區塊要拿出來進行進一步出讓,需要補做一些工作。
專營被打破 “三桶油”面臨新挑戰
長期以來,我國油氣勘探開發主要業務由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大型國企享有,如今這一專營格局被打破,三桶油正在面臨新的挑戰。他們將如何轉型升級來應對挑戰?市場競爭格局又將發生怎樣的改變呢?
記者注意到,目前國內三大石油公司所持有的探礦權占到總量的90%,而這次出臺的新政明確探礦權持有的期限為5年,礦權延期的懲罰措施要扣減首次面積的25%,這些措施將大大促進國內大型石油公司加快礦權開發和流轉。
中國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 孫煥泉:我們現有的一些區塊可以引進外部的資本。對于我們擁有的探礦權區塊,要加大基礎研究的力度,能夠快發現、快突破、快開發。對我們來講,既有壓力也有動力。
據了解,為了加快開發的進度,三大石油公司正在加大礦權內部流轉。中石油在2017年底和2019年初先后實施兩次礦權內部流轉。
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發展戰略所所長 吳謀遠:西部地區相對礦權面積比較大,而西部的企業可能它們本身消化不了,所以會把東部一些老油田企業的隊伍,把一部分區塊劃給這些東部的油田企業,讓它們去勘探開發。
記者調查發現,雖然三大石油公司將退出大量的油氣區塊,但是如果民營企業要參與到油氣勘探開發領域,還需要借助大型石油公司技術力量,最終形成一種既競爭又合作的關系。
某民營企業勘探負責人 周海民:會有一些能源行業新的企業誕生,甚至可能還有未來四桶油、五桶油,甚至可能還有七桶油,八桶油。
業內人士認為,改革之后,會有大量的社會資本進入到油氣開采領域,市場競爭將加劇,但最終會是一個大浪淘沙的過程,真正有技術和資金實力的企業才能存活下來。
中國石油大學中國能源戰略研究院院長 張奇:對開發的能力要求比較高,所以能夠進來的企業,政府一定要增強監管,進來的確實是有能力的,才能讓市場確實的健康,確實起到改革預期好的效果。
來源:央視財經
見習編輯:吳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