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見習記者 寨建雷 通訊員 孫海強
“大爺大嬸啊,鄰居再親也不差這一會兒,沒事趕緊回家吧!”
“‘嘮叨書記’,這些話你都說了一千遍啦,俺們都記著哩!”2月9日,正在舞陽縣智王村拉家常的幾位大爺大嬸,聽了勸告,連忙收起小板凳往家走。
智王村大爺大嬸們所說的“嘮叨書記”,就是漯河市市場監(jiān)管局派駐該村的第一書記游廣民。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打響后,他由“扶貧尖兵”轉(zhuǎn)換為“抗疫尖兵”,與村“兩委”干部、黨員按照上級要求,封路設卡,切斷傳染源的交叉感染。采取大喇叭、標語、傳單等宣傳方式,并向村民發(fā)放300多份加強疫情防控倡議書,普及防疫知識。

“近來天氣晴好,群眾們喜歡‘扎堆’拉家常,這很容易造成相互感染。”游廣民說,村里從實施嚴控措施開始算起,到現(xiàn)在有十多天了,個別老鄉(xiāng)在家“憋”不住,不“嘮叨”著提醒還真不行!
當前,疫情防控工作已進入關(guān)鍵時期,漯河市提出要堅持防輸入與防擴散并重,村兩委干部及黨員分崗排班,24小時值守,對村公眾場所及街道的每日消殺制度。
當游廣民當了解到該村的疫情防控人員一只口罩反反復復使用很多天時,愛“嘮叨”的游廣民沉默了。于是,他自己掏錢,四處找同學、托朋友,從外地買來800個口罩和20kg消毒液,防護用品短缺問題得到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