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 李恒 通訊員 王曉寧 李進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不僅威脅著公眾的身體健康,也影響到人們的心理健康。面對疫情,積極樂觀的情緒、健康向上的心態,也是一種強大的免疫力,引導大眾做好心理“防疫”,也是齊心協力阻擊疫情的重要一環。為緩解、疏導群眾過度緊張和恐慌心理,鄭州市上街區為市民開出治愈系“心理處方”。
全民阻擊疫情的同時 也須做好“心理防疫”
當前,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的醫護人員、干部職工、科研人員和志愿者們,工作壓力和強度大,生理和心理負荷高,及時加強心理疏導,做好人文關懷,是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重要一環。
為緩解、疏導社會不良情緒,消除群眾過度緊張和恐慌心理,上街區疫情防控領導小組,發布《關于招募疫情防控心理輔導公益志愿者的通知》,印發《關于加強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緊急心理危機干預工作的通知》,成立疫情緊急心理危機救援小組,對廣大群眾、醫務工作者、隔離人員有關疫情心理,進行規范干預和輔導。
當看到上街區招募疫情防控心理輔導公益志愿者的通知后,一直在上街從事心理咨詢工作的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郭書紅,第一時間主動加入志愿服務隊伍,在上街區設立的心理咨詢室值守,接聽熱線電話,在線解答心理咨詢方面的疑問。
“我們在診療過程中,遇到的大多數問題是受疫情的影響,廣大市民從除夕開始就呆在家里,不出門,情緒上出現緊張、焦慮、不安的情況,對孩子學業問題的擔憂,以及對未來的恐懼。經過我們多種方式的心理疏導,逐漸緩解疫情給市民帶來的精神壓力。如果市民出現不能正常生活、正常工作的情況,就有必要進行一定的心理干預。”郭書紅告訴記者。
組建心理輔導團隊 全天候開展心理疏導
“您好,我是上街區疫情防控心理輔導志愿者,針對當前的疫情,想了解一下你的心理狀況,是否有覺得心理不舒服的情況?”
正在給趙先生打電話的是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楊揚,作為心理咨詢志愿者,在咨詢室設立后,楊揚、李?等多名志愿者迅速行動,每天主動打電話給隔離人員,詢問身體狀況,安撫他們的情緒,將黨和政府的關懷傳遞到他們心中。
記者了解到,目前,上街區已初步建立“四個一”運行機制,探索出用心戰“疫”筑牢疫情防控的“心理長城”;組建了一支由15名二級心理咨詢師構成的心理輔導團隊,全天候開展心理疏導;開通了一部心理援助公益熱線電話0371-85768108,每天8:00~20:00安排2名心理咨詢師坐班值守,為市民走出焦慮恐慌,共同防控疫情架起了一座“連心橋”;已搭建“上街心服務”微信公眾號,開展全天候網絡咨詢服務,免費為需要的群眾提供專業心理咨詢服務;編印了《新冠肺炎心理支持手冊》《心理調適指南》等一批心理輔導資料,印刷3萬冊,免費向社區居民發放。
此外,上街區還制作心理疏導小視頻,安排8名有豐富臨床心理輔導經驗的咨詢師對全區59個社區進行分包聯系,進入各社區微信群,以文字、語音、視頻或微信群微課等方式24小時對有需求的群眾進行心理疏導。截至目前,接受線上心理咨詢近800人次。
據悉,下步,上街區還將進一步針對不同咨詢人員的不同心理訴求和情緒,要求咨詢團隊對服務對象最大程度進行溫暖有愛的共情理解、耐心細致的心靈撫慰和科學專業的心理疏導,在有效緩解咨詢對象緊張焦慮情緒的同時,加強疫情防控和特殊時期心理健康知識的科普宣傳,增強市民群眾抗擊疫情、打贏疫情阻擊戰的信心和決心。
如何安撫隔離焦慮 聽聽心理咨詢師的建議
在這個非常時期,普通市民該如何自我調整情緒、理性應對疫情呢? 對此,郭書紅建議,通過傾訴、自由聯想、轉移注意力等方法自我放松,對自己疏導調解,保持樂觀的情緒,適當活動、作息規律、減少刷手機的時間,可以利用電話聊天、寫日記、網絡社交媒體等途徑增強聯系,獲得來自家人與好友的支持,科學看待疫情,正確認識病毒的傳播及自我防護措施,堅定戰勝疫情的信心,是我們緩解緊張焦慮情緒的關鍵。
“超長假期”里還可以為自己設定一些小目標,如閱讀一些圖書、做一些手工、學做兩道美食等,讓生活變得更加多彩而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