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土坑兩塊磚,三尺土墻圍四邊”,這曾經是大多農村露天旱廁的真實寫照。4月14日,河南商報記者從長垣市丁欒鎮獲悉,該鎮近年來堅持把農村改廁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環節統一規劃,作為改善人居環境的重點工程率先推進,作為貧困戶脫貧的重要指標加壓推進。
按照“分類施策、以點帶面、整體提升、建管并重、長效運行”的思路,丁欒鎮持續加大投入、科學管理、強化措施、狠抓落實。目前,該鎮實現衛生廁所覆蓋率達到94.6%。
細心籌備,織密分類施策“責任網”
小廁所,大民生。自農村改廁工作開展以來,丁欒鎮就將其作為“一把手”工程列入鎮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與鄉村振興同規劃同部署、同安排。
由鎮長掛帥,該鎮成立了改廁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全鎮改廁工作的部署、組織、協調和指導;結合實際,制定《丁欒鎮改廁實施方案》,并與各村簽訂目標責任書,責任到人,細化到戶;建立黨政領導直接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班子成員包區、機關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戶的多級聯包網格化管理機制。此外,該鎮還聘請了專業監理公司,專門成立改廁技術指導小組,對全鎮的改廁實施規范技術指導和質量督查驗收。
誠心交流,織密以點帶面“宣傳網”
丁欒鎮堅持將“政府主導、全民參與、長效實用”的理念貫穿改廁工作全過程,通過召開村民代表會議、懸掛條幅、張貼標語、出動宣傳車、召開廣播會、微信群發布等形式,營造氛圍,建強群眾基礎。
該鎮利用扶貧、鄉村振興進村入戶,加強宣傳,變“要我改廁”為“我要改廁”,動員農戶自覺投入改廁工作;組織鎮村干部、群眾代表去改廁先進村參觀,學習交流經驗,激發廣大干部群眾參與改廁的熱情;積極鼓勵和發動村支“兩委”、黨員干部和思想解放的群眾先試先行,帶頭示范,做出效果,通過典型帶動,逐步面上推開,為改廁的實施奠定群眾基礎。
傾心定策,織密整體提升“排查網”
為對全鎮改廁進行合理統籌規劃,丁欒鎮因村制宜,因戶施策,結合鄉村振興污水管網建設,逐村逐戶摸底排查,建立“一戶、一檔、一方案”。
經排查,該鎮衛生化廁所9405戶,其中貧困戶享受改廁政策500戶。按照“村不漏點、點不漏戶、戶不漏廁”的要求,該鎮對已改廁戶進行存量問題排查、舊廁取締排查及點對點問題整改提升,列入問題臺賬,畫出整改提升作戰圖,逐一銷號。該鎮排查發現貧困戶改廁水箱漏水、接管漏水等使用問題16戶,現已全部整改到位。
匠心施工,織密建管并重“管控網”
以“建一處,成一處,用一處,滿意一處”為改廁建設目標,丁欒鎮加大改廁政策、相關技術培訓力度,建立“政府監管、工程監理、群眾監督”的三級監管機制和監理人員、村質量監督員、群眾質量監督員“三員”到崗的工作要求;按照統一要求、統一施工、統一驗收的“三統一”原則,抽調專門技術人員對改廁質量和技術標準等提供精準指導,嚴把施工質量。
該鎮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在上級補貼的基礎上,鎮財政增加補助400元,每戶改廁共補助1200元,實行周驗收周撥付,由鎮財政先行墊付,解決群眾的后顧之憂。此外,強化監督管理,確保施工進度。該鎮將改廁工作納入重點工作督查對象、列入周工作計劃,由鎮紀委對各村的改廁進度進行周排名月評比,每月召開現場會,落后村包區領導、包村干部、支書表態發言。通過工作督查,使鄉村干部人人有擔子、人人有壓力,進一步加快各村的改廁進度。去年,丁欒鎮新建高標準公廁3處,村級公廁45處。
精心管護,織密長效運行“保障網”
“三分在建,七分在管。”丁欒鎮建立長效管護機制,將后期管護做為檢驗標準,聘請專業公司,成立農廁管護服務站2處,建立2個農廁管護專業服務隊,建設中轉儲糞池1處,按照各戶使用人口數量、頻率、清掏頻次等建立工作臺賬,專人專管,定期入戶服務。
該鎮長期聘請專業人員,定期對各戶進行管護檢修,做到檢查有提升、整改全到位,并將改廁實效做為各村考核內容,納入年度考核,確保衛生改廁全覆蓋,衛生廁所真使用、常能用、能長用,讓群眾真正受益。
“廁所改建不是目的,長期使用才是最終目標。”丁欒鎮有關負責人表示,該鎮將深入探索完善農村改廁后續管理維護新機制,著力打通農村改廁“最后一公里”。將廁所清掏與環境衛生管理統籌考慮市場化管理,在建設糞污轉儲池的基礎上,嘗試引入發酵、肥料轉化等生物技術,綜合利用,變廢為寶。通過這些措施,不僅實現糞污滿了有人掏,而且要實現掏走之后能處理、能利用、見效益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