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上午8點47分,河南永達道口食品有限公司的原產地證書申報員小張向鄭州海關所屬安陽海關申報了一份一般原產地證,僅僅過了4秒鐘,該份原產地證書的狀態就由“待審”變成為“審核通過”。
鄭州海關介紹,這是我省首份被“智能審單”規則審核通過的證書,也標志著我省原產地證書審核正式邁入了“秒通”時代。
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吳軍
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吳軍
“智能”助力提速,用時由幾個小時縮減為幾秒
原產地證書是根據相關的原產地規則簽發的證明商品原產地,即貨物的生產或制造地的一種具有法律效力的證明文件,是商品進入國際貿易領域的“經濟國籍”與“護照”。
為了幫助企業及時快速地取得原產地簽證,為豫貨出海護航,鄭州海關基于風險分析原則,利用原產地簽證大數據,建立智能審簽數據庫,實現原產地證書的系統自動“智能”審核。
“智能審單”規則運行后,企業向海關申報的原產地證,由海關的系統自動運行審單規則進行審核,并將審核結果即刻反饋給企業,不但節約了人工審核的時間,也實現了一般原產地證書的全天候、智能化、無人式智能審核,保障證書隨到隨審,一年365天,一天24小時接收申請信息,實施自動審核。
之前,原產地證書審核工作由海關關員人工完成,一份證書通常需要審核十多個欄目,至少需要花費5分鐘,由于企業時常集中批量發送證書,而人工審核只能逐份進行,企業往往需要等待數個小時。 “智能審單”規則運行后,由原先海關關員逐項審核判斷證書正確性轉變為規則抓取各欄目數據進行自動審核,不但壓縮了簽證時長,審核準確率也得到了提升,極大減小了業務風險。
2萬多份原產地證書可為河南出口貨物減稅5億多元
原產地證書證面信息基本上以英文填寫,人工審單難以做到審簽寬嚴尺度完全一致,“智能審單”規則運行后統一了審單規則,避免了“人為因素”影響,證書簽證質量進一步得到提升。
“滿意的不僅是企業,‘智能審單’也是我們專業、規范、高效工作的得力助手。新模式優化了證書簽證流程,使我們的工作重心從事前審核向事中事后監管轉移,向原產地優惠政策宣傳和幫扶企業轉移。從人工審單轉變為智能審核,從人工模式跨越到機審模式,小改變帶來大成效。”鄭州海關海關關員孫曉溪感慨。
據了解,今年前4個月,鄭州海關共簽發各類原產地證書2.64萬份,貨值106.14億元,可為我省出口貨物減免國外關稅約5.2億元。
“智能審單”規則上線后,將為河南省企業辦理原產地證提供更高效更優質的服務,為河南商品“賣全球”提供有力支撐。
統籌:趙強
編輯:王訪賢

編輯:王訪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