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貴州多山,有著“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說法,閉塞的交通制約著經濟的發展,只有“一棵樹”——黃果樹瀑布、“一瓶酒”——茅臺酒和“一間房”——遵義會議會址是貴州的標志。
但是河南省貴州商會(以下簡稱商會)秘書長范棟葳提起近些年貴州的快速變化,贊不絕口。
圖說:貴州省遵義市工商聯副主席洪英(右一)與商會會長李宗國(中)在考察中
【“承擔起這份責任和擔當”】
“隨著貴州省委省政府近些年扶貧力度的加大,貴州的變化太大了,縣縣通高速,村村通公路。有一次商會會長李宗國帶隊回貴州調研考察時,在一個標準的小山村里,我們看到每家每戶的樓房蓋得跟別墅似的,非常漂亮,休閑長廊、公共衛生間等修建得不比大城市差。”范棟葳說。
當然,讓他心生歸意的山村民房,也使得他更加覺得商會的任務艱巨、責任重大,商會以后要經得住歷史的檢驗。
范棟葳告訴河南商報記者:“我們貴州地處祖國西南,以前可以說是‘老少邊窮’地區,交通閉塞、民生不便、經濟落后。但是現在每年召開一次的全球貴商發展大會,規格很高,規模很大,讓我們充分認識到到政府對在外貴商的重視以及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心。”
貴州省委省政府近些年提出“黔貨出山”后,商會迅速發起“錦繡黔程精準扶貧工程及黔貨出山運營項目”,貴州省工商聯、省貴商總會也授予商會“黔貨出山消費扶貧河南推廣中心”。
“‘黔貨出山’的提出,也是為了讓貴州的山貨走出深山、黔貨變錢,讓老百姓腰包鼓起來、生活好起來。”他說,“在外打拼的貴商、全球范圍內50多家貴州商會,要承擔起這份責任和擔當。”
范棟葳表示,河南是農業大省,有著技術先進、規模龐大、產品鏈豐富、銷售渠道成熟的食品深加工企業。商會利用現有平臺優勢資源,調研、考察、論證了貴州和河南兩地資源的互補性,有意地進行相關資源的對接,責無旁貸、義無反顧。
圖說:美麗的安順市平壩區林下村
【“商會核心在商,本質在會”】
河南省貴州商會會長李宗國在此之前,已經在為兩地的經濟交融來回奔波了。
范棟葳告訴河南商報記者:“貴州商會于2014年成立后,會長李宗國便把自己的公司悉數交給他人打理,本著服務會員、溝通政府、心系同鄉的宗旨,帶頭一心撲到商會建設上。為了承擔貴州省委省政府賦予商會的招商引資使命,他一年時間里多則在兩地來回跑40多次,長則在貴州一待就是一個多月。”
在范棟葳看來,商會核心在商、本質在會,最大的作用是促進信息的交流和資源的整合,地域商會是政府批準的以鄉情為紐帶的商業綜合服務組織。
他說:“政府可以給予企業依法依規經營的法律約束和促使其健康發展的政策支持,但是不能直接參與甚至干涉企業的經營和管理,需要有一個組織來聯合、維護、平衡企業與企業、行業、政府之間的關系,這個時候商會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了。”
疫情發生后,李宗國接到貴州省政協副主席、省工商聯主席李漢宇的來電:幫助協調采購醫用口罩生產材料、支援家鄉抗擊疫情。李宗國迅速與商會領導班子形成解決方案,并促成兩批共計9噸的口罩生產原料及時抵達家鄉。
另外,結合商會300多家會員企業的整體特點,商會盡力為會員企業提供專業知識的普及、政策的分析、資源的對接、法律的援助等,促使其規范化、規模化。
圖說:商會秘書長范棟葳介紹貴州特產
【商會要打造為在豫貴商的“精神家園”】
在商會辦公室墻上,掛著一面寫有“貴州商會 澤被鄉親”的錦旗。
范棟葳介紹說,幾年前有一位貴州老鄉因工燒傷,盲目無助時托人聯系到商會,商會得知后迅速組成以會長李宗國為組長的應急處理小組,使得他及時得到了治療并最終爭取到合理合法的補償,他很感激商會,就贈送了這面錦旗。
這樣幫助在豫務工老鄉依法維權的事情,商會做過多起,范棟葳稱:“貴州以前很窮,但是窮地方的人心齊,商會會員這么多年也很團結、抱團取暖。所以遇事的時候,商會不推不拖、敢于擔當、勇于奉獻。”
范棟葳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在豫貴商已經對河南有了身份認同,比如會長李宗國,很感恩他們的成功離不開中原大地的沃土,因為感恩所以認同。另外也要反哺生他養他的那一方熱土,帶領家鄉父老鄉親共同致富,經他從貴州帶到河南經商并且成功的人有很多。
基于此,商會不僅要打造為在豫貴商的“精神家園”,還要打造為在豫短暫停留貴州老鄉的“精神驛站”。2019年的貴州商會二屆理事會上,李宗國以全票通過連任二屆理事會會長,河南省工商聯對商會也提出了更高的建會要求。
范棟葳說:“現在,如何盡快恢復到疫情前的狀態并有所提升,是擺在商會所有會員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我們商會依托兩地政府的政策支持,要引導帶動、組織整合會員企業共同參與到商會的建設中來,進行相關項目的運作,齊心協力地交出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圖說:商會秘書長范棟葳介紹貴州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