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河南省環保聯合會(以下簡稱聯合會)會長,在深厚的生態環保情結驅使下,除了投身環保事業,用相機記錄鳥兒的千姿百態,也成了他的業務愛好之一。
河南商報記者 高帥/文 受訪者供圖
退休不褪色,他成為河南環保事業的“老兵”
河南省鳥類資源豐富,震旦鴉雀、白冠長尾雉、大鴇等珍稀鳥類也不時被王爭亞定格。
圖說:震旦鴉雀
王爭亞告訴河南商報記者:“拍鳥需要非常執著地守候,有時候一守就是一天,我目前已經拍了近200種鳥。河南省已經發現和記錄的各種野生鳥類有400多種,差不多占據全國的三分之一,鳥類資源很豐富。”
王爭亞有著35年的軍旅生涯,轉業后在河南省環境保護局(現河南省生態環境廳)工作,因為工作,他對河南省環境保護事業產生情結,并從2013年開始拍攝野生鳥類,一堅持就到了現在。
在王爭亞的辦公室,河南商報記者看到,墻上掛著幾幅河南珍稀鳥類的照片,辦公桌上除去辦公用品,還有一盆蘭花草愜意地生長著,整體陳設的風格顯得樸素簡單。
圖說:紅腹錦雞
從省生態環境廳退休以后,王爭亞選擇了繼續義務投身環保事業。王爭亞說:“退休滿三年后,想著繼續發揮余熱,經廳黨組研究提名、河南省委組織部同意、會員代表大會正式選舉后,我于2017年底當選為河南省環保聯合會會長。”
在王爭亞看來,聯合會是綜合性、非營利性的生態環保公益性社會組織,會員單位有企業,也有事業單位和高等院校,成立目的是團結一切有志于河南省環境保護事業的社會各界人士和機構,助力政府的環境保護工作,共同推動河南省生態環境保護事業的發展。
所以,聯合會除了做好基本的會員服務工作,開展專題調研活動為政府獻言獻策,配合好政府職能部門工作等以外,投入了相當大的精力來開展環境公益宣傳活動。
圖說:震旦鴉雀
開展環境公益宣傳活動,平均一月一場
為喚起全社會的生態環保意識,推動公眾關心支持參與環保事業,聯合會利用植樹節、世界水日、世界愛鳥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世界環境日等與生態環境保護相關的重要時機,配合黨和政府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決策和任務,開展相關的環境公益宣傳活動。
王爭亞說:“這兩年開展了很多場環境公益宣傳活動,平均下來的話,幾乎一個月一場(項)。”
比如前年世界環境日,聯合會聯合河南省輻射安全技術中心、通信公司共同舉辦“電磁輻射科普知識進社區”大型公益活動,打消居民對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存在的疑慮。去年世界環境日,與河南綠色中原環境保護協會一起組織公眾走進五龍口污水處理廠等環境治理設施等場所,讓公眾在實地參觀環境保護設施過程中增強環保意識。
今年世界環境日即將到來,聯合會已經做好了活動的策劃工作。王爭亞說:“為更加深入學習貫徹習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形成黃河生態環境大保護的格局,聯合會確定今年6.5世界環境日活動主題是‘關注保護母親河,助力中原更出彩’。”
不過受疫情影響,聯合會決定在線上開展這次活動,聯合相關部門邀請一些專家在東壩頭黃河灣風景區、黃河博物館等相關地點,就黃河水利保護的現狀和重要性、公眾如何參與到黃河生態環境保護等問題進行現場講述,之后將這些內容拍攝制作后向社會播放。
圖說:白冠長尾雉
公眾要“從點滴做起、從身邊做起”
聯合會所做的一切工作和努力,落腳點都是宣傳引導全社會參與到河南的環保事業中來。
王爭亞說,滴水成河、聚沙成塔,聯合會對河南野生鳥類的保護也好,開展環境公益宣傳活動也罷,都是為了喚起公眾的文明意識、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公眾在生態環境保護上可以做的事情是很多的,最重要的一點是從點滴做起、從身邊做起。
在傳統習俗和現代文明之間,公眾要做出一個怎么樣的選擇?比如清明節回到老家后,仍然選擇燒紙祭祀;逢上中元節等節日,鄭州部分市民在十字路口畫圈燒紙、祭祀先人。
王爭亞舉了一個很有說服力的例子:“如何選擇要看利弊關系,兩弊相衡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春節期間燃放煙花爆竹是中華民族慶祝春節的傳統習俗,不讓放鞭炮的話,很多老人和小孩都會不愿意,但是2016年鄭州禁放煙花爆竹后,大家最終還是接受了,那年春節期間地面上干凈了、空氣也變得清新了。”
王爭亞認為,公共場合不抽煙、不吐痰,農村秸稈還田等包括以后勢在必行的垃圾分類,都離不開政府的治理決心和社會氛圍的養成,最終公眾的習慣得以改變。
“整體在改善,相比過去有進步,但是相比環境質量好的地區,我們仍然面臨不少的問題,還有提升的空間。”這是王爭亞對河南大氣質量的總結。
王爭亞說:“河南在城市景觀、生態廊道建設等方面已經投入不少,但是生態環境是一個系統工程,想讓水更清、天更藍,還是需要政府、企業和公眾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