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 馬千惠/文 圖
“缺斤少兩”這個詞,對于經常去集貿市場買菜的人來說,一定不陌生。買菜時,一部分上了年紀的顧客,簡單一拎就能感知個大概,但多數年輕人對“重量”(質量)并沒有太多概念。
回到家中,即使發現了商家的“小動作”,但由于金額較小,就懶得回去理論,于是個別商家愈加變本加厲。
生活需要“5·20”告白時的濃情蜜意,也需要“柴米油鹽”的智慧。
5月20日,河南商報記者探訪鄭州多家集貿市場,幫你找到了預防商家缺斤少兩的小竅門,從此不再吃悶虧。

智慧電子計價秤已在鄭州132家集貿市場安裝、試用
有心的鄭州市民發現,2020年以后鄭州多家集貿市場的秤好像都變成一樣的了,這是為什么呢?
鄭州市市場監管局計量處副處長王彥芳告訴河南商報記者:“2019年鄭州市政府把城區內132家集貿市場納入鄭州市的重點民生工作。2019年底,鄭州市132家集貿市場全部都安裝或正在試用智慧電子計價秤,總計11785臺。”
這臺秤究竟有什么魔力?竟把集貿市場使用的秤都給換了。
從智慧電子計價秤外觀上看,秤的前后各有一個屏幕,這對于消費者來說,可以清晰看到商品的重量(質量)、價格,防止商戶作弊、弄虛作假。
據悉,這臺智慧電子計價秤里面植入了一個防作弊芯片,如果商家要對秤動手腳,秤就會自動報警,從硬件和軟件上進行鎖機。小小的芯片提升了鄭州市市場監管部門的監管水平,解決了鄭州市缺斤短兩現象的監管難題。
這臺“智慧電子計價秤”智慧體現在哪里呢?
據悉,智慧電子計價秤有一個可以聯網的IC卡,聯網以后每天都可以看到每個商戶銷售的商品數量、種類、缺貨情況、商品剩余情況。市場監管部門可以通過比對大數據,對市場供需平衡做出風險分析、預警分析。智慧電子計價秤為鄭州市控制市場供需平衡,起到了決策性的數據支撐作用。同時,它的產品溯源、防作弊功能也為鄭州市的民生工作,起到了保障性的作用。
如果商戶不配合使用這臺電子智能居家秤該怎么辦?
王彥芳透露,鄭州市市場監管局下一步計劃從政策、制度這一塊對商戶進行約束,要求商戶統一使用政府配發的智慧電子計價秤,這不僅可以提升鄭州市集貿市場形象,也是鄭州市市政府貫徹新發展理念、推進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體現,呼吁商戶積極使用這個新型的智慧電子計價秤。
買菜時如何判斷商家使用的秤是否標準?
這就要先從集貿市場門口的“公平秤”說起了。
從字面意思便可以得知,所謂的公平秤,就是市場里最準確、最公平的秤。
“公平秤”由市場監管部門在集貿市場門口擺放,用于監督公平買賣。雖然,買菜后再次去公平秤上稱量的消費者并不多,但是它的出現成為了一個市場信譽的象征。如果買賣雙方對重量有爭議就會用公平秤來量,無形之中對商戶起到了監督的作用,有效地維護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鄭州市中原區市場監管局計量科科長康海軍介紹,鄭州市集貿市場的出入口處,一般都會放置一臺“公平秤”,市民可以隨時免費測量。
康海軍向市民提供了一個小竅門來判斷商家使用的秤是否準確。
市民在進入集貿市場時,可以先將自己隨身攜帶的手機或鑰匙串在公平秤上測量一下,將質量數據記錄下來。
在商戶那里購買蔬菜、水果前,再次將自己的手機或鑰匙串進行測量,如果兩個數據一致,那么就說明商戶使用的秤是準確的。
如果發現商家使用的稱誤差過大,可以撥打12315電話進行舉報。
統籌:陳 松
編輯:張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