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楊桂芳/文
新一線城市排名,鄭州再進一步。
近日,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發布《2020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在這份排行榜中,鄭州超越長沙,排名第九位,位于南京之后。
同時,報告還認為,鄭州從樞紐城市轉向綜合型區域中心城市,實現了從單一維度強勢到多足發展的進步與轉變。
奪得第九名,鄭州和長沙膠著爭奪前十
鄭州的排名有何變化?
在2016年之前,鄭州并未進入新一線城市名單。2016年的排行榜中15個新一線城市依次是:成都、杭州、武漢、天津、南京、重慶、西安、長沙、青島、沈陽、大連、廈門、蘇州、寧波、無錫。
改變從2017年開始。當年,鄭州首次進入新一線城市名單,而且是突然躍出的一匹黑馬,在15個新一線城市排名中位于第12位,在青島之后,大連之前。當年的15個新一線城市排名依次為:成都、杭州、武漢、重慶、南京、天津、蘇州、西安、長沙、沈陽、青島、鄭州、大連、東莞、寧波。
在2018年,鄭州排名從第12位一躍進入第9位,位于南京之后,長沙之前。當年15座新一線城市排名依次是成都、杭州、重慶、武漢、蘇州、西安、天津、南京、鄭州、長沙、沈陽、青島、寧波、東莞和無錫。
在2019年,鄭州排名倒退一名,居于第10位,位于長沙之后、東莞之前。當年15座新一線城市排名依次為成都、杭州、重慶、武漢、西安、蘇州、天津、南京、長沙、鄭州、東莞、青島、沈陽、寧波、昆明。
2020年新一線城市排名中,鄭州位次變化如何?榜單顯示,2020年有15個進入“新一線”的城市依次是:成都、重慶、杭州、武漢、西安、天津、蘇州、南京、鄭州、長沙、東莞、沈陽、青島、合肥、佛山。其中與去年相比,合肥和佛山取代了昆明、寧波,第一次進入新一線城市名單。
也就是說,在2020年,鄭州與長沙的座次爭奪中,鄭州重新歸位,回到第九的位置,反超長沙。
另外,在這份榜單中,河南地市發展亮眼。
70個三線城市中,洛陽、商丘、南陽、新鄉、信陽、駐馬店、周口七個城市進入榜單,在90個四線城市中,許昌、安陽、開封、焦作、平頂山、漯河、濮陽七個城市進入榜單,在128個五線城市中三門峽、鶴壁入榜。
新一線城市三大梯隊,鄭州已挺進第二方陣
在第一財經發布的報告中,將新一線城市分為了三個梯隊。
報告顯示,細觀這五年城市商業魅力指數排名的動態變化,能夠感受到新一線城市內部的結構及其張力——15個新一線城市大致可以形成三個梯隊,每個梯隊都有五個城市。
今年的第一梯隊是成都、杭州、重慶、武漢和西安。第二梯隊的城市包括了蘇州、天津、南京、長沙和鄭州。
榜單認為,第一梯隊城市的綜合實力強勁,并在一到兩個一級維度上表現尤其突出:成都的生活方式多樣性極高,杭州依靠創新氛圍領銜未來可塑性,西安今年首次成為了城市樞紐性最高的新一線城市。
從連續五年的數據看,第一梯隊與第二梯隊的新一線城市名單一向穩定,今年的變化也僅限于梯隊內部的上下1名的變動。而與之形成明顯對比的是,新一線城市第三梯隊的激烈競爭。
今年新晉的新一線城市是合肥與佛山。它們的出現也讓寧波和去年展露頭角的昆明被擠到二線城市。而再之前,無錫、大連和廈門都曾經出現在新一線城市的名單中,但沒有站穩。
和長沙膠著,鄭州有哪些優勢
反超長沙,鄭州憑借什么?
新一線城市研究所在解讀榜單時認為,過去三年,長沙與鄭州在新一線城市第九和第十的位置上一直相互追趕。今年長沙不敵鄭州,位于新一線城市第十。從數據出發,能觀察到長沙消費潛能在近兩年的釋放——長沙的基礎商業實力排名靠前,大品牌青睞指數在去年連升8位后又升3位,它已成為近期品牌商深入中部地區實施商業布局時的重要陣地。不過以創新氛圍指數和城市規模與增長為代表的所有未來可塑性細分維度上,長沙表現均不敵鄭州,還有提升空間。
另外,在這份榜單中,新一線城市研究所著重表述了第二梯隊的優勢。蘇州、天津、南京、長沙和鄭州五個城市都是重要的商業城市和區域中心城市,底子厚,也沒有明顯的短板,在某些維度上還有先天優勢——比如交通樞紐性之于長沙與鄭州,優質本土企業數量之于天津。
鄭州交通優勢究竟如何?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到,作為交通樞紐,鄭州優勢突出。機場方面,在2017年鄭州機場客、貨運量在中部機場首次實現"雙第一"。在2018年,鄭州機場完成旅客吞吐量增速在全國2000萬級以上前22個大型機場中排名第一。一年凈增的客運量全國行業排名由第13位升至全國第12位,貨運規模繼續穩居全國第7位,客貨運規模繼續保持中部地區“雙第一”。2019年新鄭機場客貨吞吐量依然保持中部雙第一的優勢。
2020年3月份以來,鄭州機場貨運航班數量和貨郵吞吐量穩步增長,今年前4個月,貨郵吞吐量增速在全國機場中排名第二,成為國內僅有的2家貨運量正增長的大型機場之一,其中4月份單月增速位居全國機場首位。
除了機場,鄭州作為“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城市,其區位優勢轉化為開放優勢、發展優勢日漸深入,著力打造“空中、陸上、網上、海上”四條絲綢之路,連通歐亞,輻射全球,走出了一條“樞紐+開放”的路子,成為內陸地區開放發展的新高地。
高鐵經濟也為鄭州帶來系列商務、經貿合作優勢,成為世界500強、國內500強重點進駐城市。從2010年鄭西高鐵開通至今,河南“米”字形高鐵已經開通運營京廣、鄭徐、鄭渝、鄭阜、商合杭高鐵,“大米”的兩筆——太焦鐵路、鄭濟鐵路鄭濮(陽)段,將于今明兩年相繼開通,被專家譽為鄭州進入了“后米字時代”。
統籌:趙強
編輯:張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