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訊記者 陳詩昂
在正在進行的2019年度“十大最美農村路”評選活動中,全國44條農村公路參評,林州市林石公路是河南省唯一提名推薦入圍的。
林石公路提名“最美”,并非一蹴而就。林州市交通運輸局局長張軍明說,就像林州“戰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的創業三部曲歷程一樣,林石公路也經歷了從羊腸小道到土路、砂石路、水泥路,再到瀝青路的歷程。

八百里太行林州段被稱為林慮山,太行山將最美的一段留在了這兒。而林慮山的精華部分,則是5A級太行大峽谷景區。
全長17公里的林石公路,既是林州市區通往石板巖鎮的一條縣道,也是連接太行大峽谷景區的重要旅游通道。

為什么是林石公路代表河南參評?顯然,這便是林石公路的加分項。
“我們三次累計投入1.2億余元,進行了道路拓寬、改造、提升。實施的綠化、美化和亮化工程,都結合了所處的環境,讓道路構造物和諧、巧妙地融入了周邊,沒有破壞原有地形地貌、自然植被、動物棲息地等。”張軍明說。

天氣清明時,航拍鏡頭里山路蜿蜒,風景如畫,是一條有山亭特色的綠化景觀大道。
但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對于石板巖的居民來說,千古屏障太行山只是條窮山。那時,石板巖人去林州,需要翻越海拔1200米的魯班壑。距離20多公里,除此只能繞行更遠。
“翻山去東邊的姚村趕會,一早出門,回到家往往是夜里12點多。”石板巖鎮“太行人家”民宿負責人谷翠平記得,那時候的石板巖,是最窮的一個山溝,出去不敢說來處,怕人笑話。

隨著公路的修通、太行大峽谷旅游的起步,峽谷內的農家樂、寫生基地多了起來,石板巖成了人人羨慕的地方。
石板巖鎮鎮長李如兵介紹,截至2019年底,全鎮共建有寫生基地、農家樂308家,日可接待各類寫生采風人員1.4萬人,中央美院等全國283家院校在石板巖掛牌寫生基地。
過去,聞名全國的“扁擔精神”發源于石板巖。而今,林石公路這條鋪展在太行山間的“金扁擔”,一頭是外面的繁華,一頭是山里的鄉村,擔起了鄉村振興的重任。

統籌:趙強
編輯:馬千惠

在正在進行的2019年度“十大最美農村路”評選活動中,全國44條農村公路參評,林州市林石公路是河南省唯一提名推薦入圍的。
林石公路提名“最美”,并非一蹴而就。林州市交通運輸局局長張軍明說,就像林州“戰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的創業三部曲歷程一樣,林石公路也經歷了從羊腸小道到土路、砂石路、水泥路,再到瀝青路的歷程。

八百里太行林州段被稱為林慮山,太行山將最美的一段留在了這兒。而林慮山的精華部分,則是5A級太行大峽谷景區。
全長17公里的林石公路,既是林州市區通往石板巖鎮的一條縣道,也是連接太行大峽谷景區的重要旅游通道。

為什么是林石公路代表河南參評?顯然,這便是林石公路的加分項。
“我們三次累計投入1.2億余元,進行了道路拓寬、改造、提升。實施的綠化、美化和亮化工程,都結合了所處的環境,讓道路構造物和諧、巧妙地融入了周邊,沒有破壞原有地形地貌、自然植被、動物棲息地等。”張軍明說。

天氣清明時,航拍鏡頭里山路蜿蜒,風景如畫,是一條有山亭特色的綠化景觀大道。
但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對于石板巖的居民來說,千古屏障太行山只是條窮山。那時,石板巖人去林州,需要翻越海拔1200米的魯班壑。距離20多公里,除此只能繞行更遠。
“翻山去東邊的姚村趕會,一早出門,回到家往往是夜里12點多。”石板巖鎮“太行人家”民宿負責人谷翠平記得,那時候的石板巖,是最窮的一個山溝,出去不敢說來處,怕人笑話。

隨著公路的修通、太行大峽谷旅游的起步,峽谷內的農家樂、寫生基地多了起來,石板巖成了人人羨慕的地方。
石板巖鎮鎮長李如兵介紹,截至2019年底,全鎮共建有寫生基地、農家樂308家,日可接待各類寫生采風人員1.4萬人,中央美院等全國283家院校在石板巖掛牌寫生基地。
過去,聞名全國的“扁擔精神”發源于石板巖。而今,林石公路這條鋪展在太行山間的“金扁擔”,一頭是外面的繁華,一頭是山里的鄉村,擔起了鄉村振興的重任。

統籌:趙強
編輯:馬千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