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泌陽縣,投資2300余萬元、占地1400平方米的夏南牛科技文化館正在如火如荼建設。
為牛建科技文化館還真是稀罕事兒!這種名為“夏南牛”的牛為何獲此“殊榮”?
河南商報記者 郭丁然 通訊員 王紅松 薛豫霞
“牛人”育“金牛”,“金牛”聞全城
夏南牛是以泌陽縣農業推廣研究員祁興磊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經過20多年努力,自主培育的中國第一個肉牛品種。夏南牛比國外肉牛品種耐粗飼,抗逆性強,比國內黃牛品種生長發育快,凈肉率高,是適應農村粗放式飼養管理條件下飼養的肉牛品種。

祁興磊因其突出貢獻和感人事跡被河南省科協等評為河南“最美科技工作者”,被中國科協等評為全國“最美科技工作者”還在發布儀式上被譽為“牛人”。藏在伏牛山區“深閨”中的夏南牛也因此“一夜成名”。
乘此東風,在河南省科協、駐馬店市科協的大力支持下,泌陽縣委、縣政府通過聚集技術創新研發、供種能力提高、產業鏈條拉伸等生產要素,加快夏南牛推廣利用,做大做強夏南牛國字號品牌。

當地政府把夏南牛視為幫群眾脫貧致富的“金牛”,為了加大宣傳推介力度,專門為牛建園,為牛命路,為牛冠名,為牛創館。在泌陽縣縣城重要區域建成了夏南牛主題公園,城區道路上命名了夏南牛大道。甚至,還投資3150萬元,在30組高鐵上進行了夏南牛號全冠名宣傳推介活動。
正在加緊建設夏南牛科技文化館,建成后將成為展示夏南牛文化與產業發展的基地,在全社會樹立夏南牛品牌意識,擴大夏南牛影響。
“有角”變“無角”,優化品種不斷創新
如同其他科學技術不斷創新,針對夏南牛的研究也沒有停下腳步。

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到,為了做好技術創新,泌陽縣財政投資1500余萬元,建成了河南省夏南牛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科研用房面積1200┫,擁有大型科研儀器設備130多臺套;研發中心內設分子生物學、細胞工程、生理生化、營養代謝和肉質分析5個功能實驗室;有遺傳育種、飼料營養、疾病防控和肉類加工專業的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18人,可以開展夏南牛生產各環節的創新研究。
目前,科研人員正在選育的夏南牛無角肉牛新品系,更適合標準化、規模化養殖,而且每頭牛在同等飼養條件下,其效益可比有角夏南牛提高2000元以上。
拉伸產業鏈,上齊“全牛宴”
有了好品種,如何提高供種能力,也是創造更大產業價值的關鍵。
泌陽縣財政投資5200多萬元,建成了占地208畝,總建筑面積5萬平方米,居國內一流的國家肉牛核心育種場。現存欄原種夏南牛1100頭,年可以向社會提供種用夏南牛600頭,夏南牛冷凍精液200萬劑以上。
此外,為了拉伸產業鏈條,提高夏南牛產業附加值,做強夏南牛產業,泌陽縣還投資3億多元,建成了占地800畝的夏南牛產業園,現已入駐企業4家,2019年,全產業鏈產值達150億元。
目前,夏南牛產業已經打造成集科研開發、一二三產業融合的百億級產業集群,發展成為泌陽縣第一主要優勢產業。其種質推廣到了全國,數量在千萬頭劑以上,助推了脫貧攻堅和鄉村產業振興。
統籌:趙強
編輯:郭丁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