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平均月薪超5000元,每天開汽車來上班——你能想象得到,這就發生在河南一縣城的電動三輪車企業里嗎?
開封市通許縣,距離鄭州110多公里。
在五星鉆豹電泳車間內,幾十米長的電泳烤漆生產線一字排開,焊接好的整車架在吊裝線上有序前行。
從2012年入駐園區時的一家小廠,到接盤五星鉆豹電動三輪車生產基地,這樣的成績,在產業園從事電動車的企業里屈指可數。
在廠區門口,河南商報記者看到一輛電動三輪和其他鉆豹三輪車不一樣,看上去,它的后斗似乎更粗壯,還多了一層支架。
統籌:陳松
編輯:吳智星
夫妻店做成了千萬級產業,未來,他們立志要帶動當地——開封市通許縣電動車產業鏈的發展。
河南商報記者 郭丁然/文 記者 左東辰/圖
河南商報記者 郭丁然/文 記者 左東辰/圖
積極復工復產,電動三輪車月產4000輛

開封市通許縣,距離鄭州110多公里。
幾天前,河南商報記者驅車來到通許縣產業集聚區電動車及汽車零部件產業園,探訪當地的一家電動車明星企業。
資料顯示,通許縣產業集聚區是河南省重點電動車產業集群,全省第一批重點建設的180個產業集聚區之一,在電動車及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方面,當地曾著力打造中西部電動車生產基地。
在通許縣產業集聚園區,行車需放慢速度,躲避坑洼路面,避免將坑里的積水飛濺到騎車人身上。
沿途,路過幾處荒棄的廠房后,河南商報記者找到了要探訪的河南鉆豹車業有限公司。
這里別有洞天:鉆豹車業廠區門口停了不少小汽車,車間門口還有貨車正在裝運新出廠的電動車。車間內,近200多名工人在有條不紊地忙碌。
“我們3月初就積極響應當地政府號召,組織復工復產了。”河南鉆豹車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崔宗源告訴河南商報記者,這里是五星鉆豹電動三輪車在全國唯一的電動三輪車生產基地。
在這里,鋼板原材料經過切割、沖壓、焊接、打磨、電泳、烤漆等工序后成為車架。而后,流水線上工人開始將幾十種零部件進行組裝。最終車子經過多種測試合格后才能出廠下線。
隨著夏季電動車旺季的到來,訂單不斷,工廠滿負荷運轉,每月約4000臺五星鉆豹牌電動三輪車在這里下線,其中三分之二將銷往河南省內各地,余下的銷往全國。
據業內人士介紹,五星鉆豹電動三輪車在河南省的銷量排在行業前五,全國也能排到行業前十。
優質的企業,具有天然吸引力,當河南商報記者剛入總經理辦公室時,恰遇輪胎供應商專門從南方趕來洽談供應業務。
從打工仔到大老板,夫妻創下千萬產業

在五星鉆豹電泳車間內,幾十米長的電泳烤漆生產線一字排開,焊接好的整車架在吊裝線上有序前行。
“我們的工藝和汽車類似,通過電泳可以去除車架的雜質和銹,讓車漆更好附著,車子自然更堅固耐用。” 崔宗源在電泳車間向記者介紹,光是這些設備,就價值近兩千萬元,這些是他們相比行業內其他電動車生產廠家的優勢。
從鄭州電動車市場的打工仔到品牌電動車企業的大老板,崔宗源夫妻如今創下了千萬級的產業。
然而,哪有什么一步登天的創業神話,不過是腳踏實地的堅持不懈。
十幾年前,崔宗源和媳婦宋芳還在鄭州航海路電動車市場打工。在那里,倆人不僅打下了事業基礎,還收獲了愛情。
2009年,在行業內積累了一定經驗后,崔宗源懂技術,宋芳擅長銷售,倆人決定回崔宗源的老家開封,開一家電動車店。
“開始是賣兩輪電動車,生意并不好。”妻子宋芳回憶。
當時,開封市有很多人力三輪游覽車,不少人力車都將車改裝成電動三輪。倆人就也開始經營電動三輪車和電動車改裝,由于質量好、服務好,形成了口碑效應,不少人都慕名而來。
有了客戶基礎,他們干脆開始建廠專門生產電動三輪車,還創立了自己的品牌“立龍”。
“當年,開封市面上跑的電動三輪車可能有一半都是我們銷售的。”宋芳自豪地說。
2012年,通許縣產業集聚區招商引資,他們入駐了園區,而后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每年電動三輪的產銷量達到1萬臺。
2019年年初,他們了解到五星鉆豹電動車近兩年品牌和銷量上升勢頭很好,但作為主業的兩輪電動車又占用了五星鉆豹太多精力,于是五星鉆豹決定把位于通許的三輪車生產基地和五星鉆豹三輪品牌經營權交由崔宗源和宋芳經營。
2019年年初,他們了解到五星鉆豹電動車近兩年品牌和銷量上升勢頭很好,但作為主業的兩輪電動車又占用了五星鉆豹太多精力,于是五星鉆豹決定把位于通許的三輪車生產基地和五星鉆豹三輪品牌經營權交由崔宗源和宋芳經營。
帶動近200人就業,平均工資5000多元

從2012年入駐園區時的一家小廠,到接盤五星鉆豹電動三輪車生產基地,這樣的成績,在產業園從事電動車的企業里屈指可數。
可以說,河南開封當地一家民營夫妻作坊,完成了一次實體產業的轉型升級之路,是一次躍升,跳上了新的平臺,對當地產業集聚區的發展及電動車產業鏈的發展來說,這無疑是一個難得的果實,也帶來重要的啟發,不啻為產業轉型升級方面一個值得研究和學習的企業案例。
正式接收生產基地后,崔宗源和宋芳不僅沒有辭退五星鉆豹的老員工,還迅速完成了內部管理和營銷網絡的優化,企業很快重回正軌。
企業的發展,還帶富了一幫老員工。廠區門口停放的十幾輛小轎車,“都是我們員工的車。” 崔宗源告訴河南商報記者,五星鉆豹的員工,在當地已是實實在在的“高收入”人群。
“目前,我們員工的平均工資在5800元左右。一般技術工人可以拿到3000多元,焊工可以輕松月入過萬,熟練的焊工到手工資接近兩萬元。” 崔宗源介紹,做企業不能光想著自己賺錢,還得帶動員工一起致富。
目前,工廠帶動了近200名當地工人就業,這些工人中還有十幾人曾是當地的貧困戶。
“我來廠里2年了,一個月1萬多元工資。”焊工老徐是通許當地人,他告訴河南商報記者,現在收入比在南方打工少1000多元,但更“劃算”,光是房租和生活費、交通費省下來,就不止1000多元。更重要的是離家近,照顧小孩和老人也更方便,夫妻也不用兩地分居了。
“活兒不累,還在家門口,很方便。”另一名裁切工李大姐說,她的工資是3000多元,她認為這比種地和出去打工都強多了,對現在的工作很滿意。
帶動當地經濟的同時,崔宗源夫婦還熱衷于公益事業。
據其介紹,2019年,為了讓基層民警更方便地巡邏和執行公務,他們曾自費采購,向通許縣公安局捐贈了28輛五星鉆豹兩輪電動車。
2020年疫情期間,在工廠不能開工、沒有收入進賬的情況下,他們還主動通過當地紅十字會向通許縣產業集聚區管委會捐贈了1萬余元現金。而后,還為通許當地一線抗疫人員捐贈了130多箱食品。
不斷創新進取,立志帶動當地產業鏈發展
不斷創新進取,立志帶動當地產業鏈發展

在廠區門口,河南商報記者看到一輛電動三輪和其他鉆豹三輪車不一樣,看上去,它的后斗似乎更粗壯,還多了一層支架。
“這是我們最新研發的——擺攤神器三輪車。”宋芳介紹。
工人熟練地打開車斗,幾分鐘,一個電三輪后斗就展開了,撐起一個平面,變成了具有拓展性的“擺攤三輪車”。
在崔宗源看來,這款新車只是一個小發明創造,他內心里有更大的藍圖。
“未來1—2年內,我們準備拿到屬于自己的國標電動車生產資質,并拓展新的生產基地,讓年產能擴張到每年5—8萬臺。” 崔宗源說,同時還將引進更多技術研發人員,針對市場需求開發適合農村使用的垃圾清運車、掃地車、快遞物流車等新車型,他們要由‘通許制造’向‘通許創造’轉型。
屆時,這家電動三輪車企業將為當地創造400余個高收入就業崗位,預計可創造年稅收400余萬元。
此外,崔宗源相信,擴大產能后,還將給當地帶來產業鏈的發展機遇。新的生產基地,將吸引更多如電機、控制器等電動車行業零部件企業入駐當地,給當地電動車產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崔宗源的藍圖也與通許縣的發展方向不謀而合,據通許縣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20年通許縣將實行有針對性的招商策略,改變粗放招商模式,注重專業機構招商、以商招商、產業鏈招商,著力招引新材料、新技術、新能源、新應用等新興項目。
統籌:陳松
編輯:吳智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