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讓老百姓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隨著我國新型城鎮化進程加快,用優質的金融服務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促進縣域和鄉村發展,成為國有金融保險企業鐵肩擔道義的真實寫照。日前,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人壽”)啟動了“大美縣域 幸福鄉村”工程,依托公司在縣域市場沉淀多年的品牌、渠道、網點和服務等優勢,充分發揮國有大型保險企業在風險保障、社會管理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守護縣域人民美好生活。
新時代縣域高質量發展關乎全局
“郡縣治,天下安”。自古以來,縣級單位在我國行政體制中處于承上啟下的關鍵環節,承擔著“富裕一方百姓”“繁榮地域文化”和“實現長治久安”的歷史使命。改革開放以來,縣域的景觀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縣域重要的戰略地位并沒有改變。進入新時代,縣域連接著都市圈、城市群和鄉村地區,縣域高質量發展既是鄉村振興戰略的依托,更是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必然要求。2020年,我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也是脫貧攻堅決戰的決勝之年。脫貧質量怎么樣、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以縣域經濟為載體的“三農”工作成效。可見,縣域不僅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空間載體,承載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歷史使命。
近年來,以鄉鎮、縣城為代表的“下沉市場”成為諸多行業競爭的焦點。在一二線城市流量紅利消退和增量空間壓縮的背景下,“下沉市場”憑借廣闊的人口基數、不斷增長的收入水平和快速的移動互聯網滲透正在迅速崛起。與一二線城市相比,當前縣域市場消費信心指數更高。2019年,我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費支出分別同比增長6.2%和6.5%,增速分別高于城鎮居民1.2和1.9個百分點。在“消費下沉”和“消費升級”趨勢并存的背景下,“下沉市場”普遍缺乏高質量供給,其消費潛力依然有待激發。
深耕縣域市場,做客戶身邊的保險服務商
“相知多年,值得托付”。中國人壽多年來始終堅持深耕縣域市場,把縣域作為公司發展的根據地。
不斷完善分支機構和服務網絡,致力于做真正意義上客戶身邊的服務商。作為與共和國同生共長的國有金融保險企業,經過多年發展積淀,中國人壽擁有健全的機構和服務網絡,營業網點及服務柜面覆蓋全國城鄉。截至2019年末,公司總銷售人力達184.8萬,縣域鄉村地區服務柜面數量超過2000家,柜面服務人員超過8000人,遍布全國2000多個縣級區劃,組建了強大的分銷和服務網絡。“農村小額保險試點先進單位”“保險先進村建設優秀單位”“保險示范村”等國壽榮譽稱號是扎根服務在基層的每一位國壽人的驕傲和奮斗目標。
持續推進產品服務創新,致力于打造縣域保險市場卓越品牌。中國人壽堅持以客戶為中心,在縣域市場開拓中堅持以服務創新滿足客戶群體的多樣化需求。比如,針對不同群體開發出村干部養老保險、計劃生育保險、農民工保險、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等特色產品;針對不同地域探索出“全村統保”“聯合互動”“信貸保險1+1”“小型團單”以及扶貧資金互助社結合等小額保險推廣模式。中國人壽在縣域市場的有益探索和發展實踐,贏得了國內和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和贊許。中國人壽首創的小額保險業務模式,被國際保險業譽為“中國樣本”,成為哈佛商學院首個中國保險業教學案例。
深度參與社會治理體系建設,致力于提升人民醫療健康保障水平。多年來,中國人壽積極承辦大病保險、醫療經辦等政策性業務,提高了我國社會基本醫療保障和服務水平,極大緩解了人民群眾“因病致貧”困境。2019年,中國人壽累計在全國31個省市開展230多個大病保險項目, 覆蓋近4億城鄉居民。多年來,累計為4300多萬人次支付大病賠款800多億元。同時,中國人壽積極助力扶貧攻堅戰,2019年承辦的大病保險項目中,超過70%項目帶有向貧困人群傾斜的保險責任。針對貧困人群的大病保險賠付總額超過30億元,受益貧困人口超過250萬人次。
繼往開來的國壽“大美縣域 幸福鄉村”
2019年,中國人壽提出“重振國壽再出發”,在戰略層面提出增強區域活力,推動大中城市振興和縣域高質量發展。據了解,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縣域市場仍是中國人壽發展的戰略要地,縣域基礎牢不牢、縣域網點強不強、縣域活力足不足,同樣關乎戰略落地實效。未來,中國人壽將圍繞“雙心雙聚”戰略內核,按照“縣城為核心、重鄉重鎮為突破”的發展策略,通過建立國壽特色縣域發展模式,持續提升公司在縣域市場的核心競爭力。
中國人壽介紹,2020年公司啟動“大美縣域 幸福鄉村”工程,面向全系統縣域單位,通過大美縣域“點亮計劃”、“國壽最美保險示范鄉鎮”創建活動、參與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三個項目,推動中國人壽縣域品牌形象提檔升級,助力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
工程中的“大美”意指中國人壽在縣域地區的形象美、人物美,發揮國有大型保險公司風險保障、社會管理積極作用,為縣域地區人民群眾創造“美生活”“美生態”;“幸福”意指中國人壽秉持“成己為人 成人達己”核心文化理念,守護縣域人民美好生活,讓客戶享受幸福生活,讓員工和營銷伙伴在重振國壽過程中獲得幸福感受。
“把愛心送給每一個人,把真情送給每一個人”。用每一個微笑點亮服務的窗口,用每一份賠款點亮家庭的希望,用每一個門頭點亮鄉間的小路。2020年,中國人壽圍繞“大美縣域 幸福鄉村”主題啟動“點亮計劃”,通過“講述國壽好故事,傳播國壽好聲音,評選國壽好人物”,讓社會大眾更深入地了解中國人壽干部員工、銷售人員服務客戶、回饋社會、扶貧助農的典型事跡,展現縣域客戶依托科技國壽可享受的優質便捷服務,弘揚公司“成己為人 成人達己”的企業文化,帶動更多人服務縣域大眾,承擔社會責任。此外,中國人壽還將選擇縣域具有代表性的場景或載體開展“品牌點亮”活動,通過亮網點、亮交通、亮地標,使中國人壽品牌形象更加親民、近民、便民。
“我們的責任是呵護人生,我們的使命是造福人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一直是農村貧困高發的原因之一。中國人壽創建“國壽最美保險示范鄉鎮”,旨在探索和激勵更多網點發展建設成為有效覆蓋鄉村區域保險保障需求的“服務站”,主動向農村居民宣傳保險惠民政策,主動推薦并做好惠農保險項目的投保服務,讓更多村民運用保險手段完善自身保障水平,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以及因意外致貧返貧等現象,切實幫助農村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體捍衛來之不易的幸福、美好生活。2020 年度,中國人壽將在全國開展“國壽最美保險示范鄉鎮”評選,通過樹立鄉鎮發展標桿,積極參與當地扶貧助農工作和政保業務,支持鄉鎮社會經濟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戰略。
“為家國安康挑起重任,我們走在希望的大道上”。為更好地服務縣域市場,中國人壽聯合控股公司萬達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達信息”),共同參與建設國家縣域醫療衛生服務共同體(以下簡稱“縣域醫共體”)。
縣域醫共體是基于區域衛生信息平臺,構建以縣級醫院為龍頭、鄉鎮衛生院為樞紐、村衛生室為基礎的緊密型、整合型、縣鄉一體化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是縣域地區落實健康中國戰略、提升醫療服務體系整體效能、滿足群眾健康需求的重要方式。中國人壽聯動萬達信息,充分發揮大數據、互聯網、云計算等技術在醫共體信息化建設中的作用,結合中國人壽在政策性業務等方面優勢,促進信息技術、線下服務與醫共體的深度融合,助力實現惠利百姓,讓百姓盡可能不得病、少生病,就近看得上病、看好病。
在金融行業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和縣域發展的進程中,保險是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也是經濟社會發展有效的“穩定器”和“助推劑”。中國人壽以服務國家戰略、優化民生保障為出發點,將有計劃、有重點、分步驟運作項目,不斷鞏固和擴大公司在縣域市場的品牌、渠道、網點和服務等優勢,促進社會責任與經濟效益的有機融合,最終實現“大美”和“幸福”的發展目標。(封淑文)
新時代縣域高質量發展關乎全局
“郡縣治,天下安”。自古以來,縣級單位在我國行政體制中處于承上啟下的關鍵環節,承擔著“富裕一方百姓”“繁榮地域文化”和“實現長治久安”的歷史使命。改革開放以來,縣域的景觀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縣域重要的戰略地位并沒有改變。進入新時代,縣域連接著都市圈、城市群和鄉村地區,縣域高質量發展既是鄉村振興戰略的依托,更是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必然要求。2020年,我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也是脫貧攻堅決戰的決勝之年。脫貧質量怎么樣、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以縣域經濟為載體的“三農”工作成效。可見,縣域不僅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空間載體,承載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歷史使命。
近年來,以鄉鎮、縣城為代表的“下沉市場”成為諸多行業競爭的焦點。在一二線城市流量紅利消退和增量空間壓縮的背景下,“下沉市場”憑借廣闊的人口基數、不斷增長的收入水平和快速的移動互聯網滲透正在迅速崛起。與一二線城市相比,當前縣域市場消費信心指數更高。2019年,我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費支出分別同比增長6.2%和6.5%,增速分別高于城鎮居民1.2和1.9個百分點。在“消費下沉”和“消費升級”趨勢并存的背景下,“下沉市場”普遍缺乏高質量供給,其消費潛力依然有待激發。
深耕縣域市場,做客戶身邊的保險服務商
“相知多年,值得托付”。中國人壽多年來始終堅持深耕縣域市場,把縣域作為公司發展的根據地。
不斷完善分支機構和服務網絡,致力于做真正意義上客戶身邊的服務商。作為與共和國同生共長的國有金融保險企業,經過多年發展積淀,中國人壽擁有健全的機構和服務網絡,營業網點及服務柜面覆蓋全國城鄉。截至2019年末,公司總銷售人力達184.8萬,縣域鄉村地區服務柜面數量超過2000家,柜面服務人員超過8000人,遍布全國2000多個縣級區劃,組建了強大的分銷和服務網絡。“農村小額保險試點先進單位”“保險先進村建設優秀單位”“保險示范村”等國壽榮譽稱號是扎根服務在基層的每一位國壽人的驕傲和奮斗目標。
持續推進產品服務創新,致力于打造縣域保險市場卓越品牌。中國人壽堅持以客戶為中心,在縣域市場開拓中堅持以服務創新滿足客戶群體的多樣化需求。比如,針對不同群體開發出村干部養老保險、計劃生育保險、農民工保險、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等特色產品;針對不同地域探索出“全村統保”“聯合互動”“信貸保險1+1”“小型團單”以及扶貧資金互助社結合等小額保險推廣模式。中國人壽在縣域市場的有益探索和發展實踐,贏得了國內和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和贊許。中國人壽首創的小額保險業務模式,被國際保險業譽為“中國樣本”,成為哈佛商學院首個中國保險業教學案例。
深度參與社會治理體系建設,致力于提升人民醫療健康保障水平。多年來,中國人壽積極承辦大病保險、醫療經辦等政策性業務,提高了我國社會基本醫療保障和服務水平,極大緩解了人民群眾“因病致貧”困境。2019年,中國人壽累計在全國31個省市開展230多個大病保險項目, 覆蓋近4億城鄉居民。多年來,累計為4300多萬人次支付大病賠款800多億元。同時,中國人壽積極助力扶貧攻堅戰,2019年承辦的大病保險項目中,超過70%項目帶有向貧困人群傾斜的保險責任。針對貧困人群的大病保險賠付總額超過30億元,受益貧困人口超過250萬人次。
繼往開來的國壽“大美縣域 幸福鄉村”
2019年,中國人壽提出“重振國壽再出發”,在戰略層面提出增強區域活力,推動大中城市振興和縣域高質量發展。據了解,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縣域市場仍是中國人壽發展的戰略要地,縣域基礎牢不牢、縣域網點強不強、縣域活力足不足,同樣關乎戰略落地實效。未來,中國人壽將圍繞“雙心雙聚”戰略內核,按照“縣城為核心、重鄉重鎮為突破”的發展策略,通過建立國壽特色縣域發展模式,持續提升公司在縣域市場的核心競爭力。
中國人壽介紹,2020年公司啟動“大美縣域 幸福鄉村”工程,面向全系統縣域單位,通過大美縣域“點亮計劃”、“國壽最美保險示范鄉鎮”創建活動、參與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三個項目,推動中國人壽縣域品牌形象提檔升級,助力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
工程中的“大美”意指中國人壽在縣域地區的形象美、人物美,發揮國有大型保險公司風險保障、社會管理積極作用,為縣域地區人民群眾創造“美生活”“美生態”;“幸福”意指中國人壽秉持“成己為人 成人達己”核心文化理念,守護縣域人民美好生活,讓客戶享受幸福生活,讓員工和營銷伙伴在重振國壽過程中獲得幸福感受。
“把愛心送給每一個人,把真情送給每一個人”。用每一個微笑點亮服務的窗口,用每一份賠款點亮家庭的希望,用每一個門頭點亮鄉間的小路。2020年,中國人壽圍繞“大美縣域 幸福鄉村”主題啟動“點亮計劃”,通過“講述國壽好故事,傳播國壽好聲音,評選國壽好人物”,讓社會大眾更深入地了解中國人壽干部員工、銷售人員服務客戶、回饋社會、扶貧助農的典型事跡,展現縣域客戶依托科技國壽可享受的優質便捷服務,弘揚公司“成己為人 成人達己”的企業文化,帶動更多人服務縣域大眾,承擔社會責任。此外,中國人壽還將選擇縣域具有代表性的場景或載體開展“品牌點亮”活動,通過亮網點、亮交通、亮地標,使中國人壽品牌形象更加親民、近民、便民。
“我們的責任是呵護人生,我們的使命是造福人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一直是農村貧困高發的原因之一。中國人壽創建“國壽最美保險示范鄉鎮”,旨在探索和激勵更多網點發展建設成為有效覆蓋鄉村區域保險保障需求的“服務站”,主動向農村居民宣傳保險惠民政策,主動推薦并做好惠農保險項目的投保服務,讓更多村民運用保險手段完善自身保障水平,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以及因意外致貧返貧等現象,切實幫助農村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體捍衛來之不易的幸福、美好生活。2020 年度,中國人壽將在全國開展“國壽最美保險示范鄉鎮”評選,通過樹立鄉鎮發展標桿,積極參與當地扶貧助農工作和政保業務,支持鄉鎮社會經濟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戰略。
“為家國安康挑起重任,我們走在希望的大道上”。為更好地服務縣域市場,中國人壽聯合控股公司萬達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達信息”),共同參與建設國家縣域醫療衛生服務共同體(以下簡稱“縣域醫共體”)。
縣域醫共體是基于區域衛生信息平臺,構建以縣級醫院為龍頭、鄉鎮衛生院為樞紐、村衛生室為基礎的緊密型、整合型、縣鄉一體化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是縣域地區落實健康中國戰略、提升醫療服務體系整體效能、滿足群眾健康需求的重要方式。中國人壽聯動萬達信息,充分發揮大數據、互聯網、云計算等技術在醫共體信息化建設中的作用,結合中國人壽在政策性業務等方面優勢,促進信息技術、線下服務與醫共體的深度融合,助力實現惠利百姓,讓百姓盡可能不得病、少生病,就近看得上病、看好病。
在金融行業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和縣域發展的進程中,保險是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也是經濟社會發展有效的“穩定器”和“助推劑”。中國人壽以服務國家戰略、優化民生保障為出發點,將有計劃、有重點、分步驟運作項目,不斷鞏固和擴大公司在縣域市場的品牌、渠道、網點和服務等優勢,促進社會責任與經濟效益的有機融合,最終實現“大美”和“幸福”的發展目標。(封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