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鄭州南站站房“封頂”邁出第一步。
鄭州南站建成投用的時間,也極有可能由此前宣稱的2023年,提前至2022年。
今年底,鄭機城鐵將越過現在的終點站“新鄭機場站”向東拓展,在鄭州南站接駁南來北往的高鐵列車。
港區將提早結束有高鐵、無車站的尷尬局面;空鐵聯運將進一步融合,港區居民或可在家門口迎接焦作太原、周口阜陽、平頂山南陽等方向來的親朋好友。
河南商報記者陳詩昂/文 王訪賢/圖(高瞻展 整理)
實探:鄭州南站站房“封頂”邁出第一步
7月13日,鄭州南站站房工程首片屋蓋鋼桁架提升到位,意味著站房施工將轉入金屬屋面和外幕墻施工的“蓋帽”階段。
本次吊裝的鋼桁架主跨達到了72米,屬超大跨度,重達1800噸,面積18000平方米,相當于2.5個足球場大小。
“整個南站站房屋蓋鋼結構共分為5個部分,由覆蓋承軌層的‘帽蓋’和兩端超出承軌層‘帽檐’組成。”鄭州南站工程建設指揮部站房科科長洪慶軍說,今天進行吊裝的是‘主帽’東側第一部分,后續吊裝及焊接工作預計于2020年底前完成。
提速:今年將能看到鄭州南站俏模樣
中鐵建工集團鄭州南站黨支部書記呂備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到目前為止,站房高架候車層土建區域已經完成80%以上。
下一步施工將主要集中在站房屋蓋鋼桁架施工,預計到年底前全部完成;站臺雨棚施工從城際場的2跨、4線雨棚施工開始,預計在8月底完成,完成后施工向兩邊展開;東西廣場的兩處側式站房,目前樁基施工基本完成,很快進入一層結構施工。
“再接下來就是機電安裝、裝飾裝修,今年站房形象可以出來。”呂備說。
因為按照合同工期,鄭州南站站房將于2022年上半年建成,不過這一日期也極有可能提前。

除鄭萬、鄭阜之外,港區還將迎來鄭太高鐵
鄭州南站設計規模為16站臺面32線,站房建筑面積約15萬平方米,包括鄭萬場、鄭阜場、城際場,因工程量巨大,采取“先建保通路,再全面建設”的模式:
(1)先建設鄭萬場其中的4條股道,作為“保通路”,目前,鄭萬、鄭阜高鐵列車正是從此穿過鄭州南站區域,去往鄭州東站上下乘客;
(2)在保證通過列車行車安全的前提下,加班加點建設剩余的鄭阜場、城際場以及高鐵南站站房;
(3)將鄭萬、鄭阜鐵路遷入建成的城際場股道內,封閉原先用作 “保通路”的鄭萬場4條股道,建設其上方雨棚站體等部分;
目前,已進行至第(2)階段,為了配合年底前鄭太高鐵的全線貫通,鄭州南站城際場也將啟用部分線路。
“目前城際場加油干的目的,就是為了鄭太高鐵列車,可以通過城際場去往阜陽、萬州方向。”相關人士介紹。
鄭太高鐵列車未來將能從豫北焦作、山西太原,經高鐵南站,通往阜陽、萬州,高鐵南站將成為其重要節點

鄭機城鐵牽手鄭州南站,港區居民或可在新鄭機場站坐高鐵
更為值得期待的是,鄭機城鐵新鄭機場站也將實現與鄭州南站城際場的連通。
也就是說,鄭機城鐵新鄭機場站將從目前的終到站變為中間站,理論上,在新鄭機場站就能搭上去往南來北往的高鐵列車。顯然,這將大大提升鄭州機場的集疏和輻射能力。
不過,也有人士向河南商報記者謹慎地表示,到年底新鄭機場站確實將實現與鄭州南站物理空間的連接,但這僅僅意味著鄭州站、鄭州東站、鄭萬高鐵、鄭阜高鐵駛來的列車可以通過新鄭機場站,具備條件和到時開不開行通過新鄭機場站的列車,是兩個概念。

4重立體交通網在建,機場+高鐵將緊密相連
作為鄭州第三個大型綜合客運樞紐站,鄭州南站將與鄭州站、鄭州東站形成“金三角”的樞紐格局,串起米字形快速鐵路網和中原城市群城際鐵路網,是鄭阜高鐵的起始站、鄭萬高鐵的中間站、中原城市群城際鐵路的中心站、換乘站。
單說鄭州南站,可能還不是那么直觀,如果把他和相鄰的鄭州機場連起來看,你會發現,多種交通方式帶來的緊密聯系,將孕育巨大的發展前景:
聯系1:鄭機城鐵
隨著鄭機城鐵新鄭機場站與鄭州南站相連,未來兩站開通相關列車,就能極大方便兩站旅客往來。
聯系2:地鐵
在鄭州南站地下一層和二層,分布著鄭州地鐵9號線和13號線,這又提供了一種軌道連接方式。
聯系3:迎賓大道
鄭州南站在設計時,便考慮了進出站通道與城市高架快速路系統的對接。而就在7月10日,迎賓大道上跨機南城際鐵路轉體橋轉體成功,意味著鄭州航空港區中軸線“咽喉”工程順利貫通。隨著未來迎賓大道的全線通車,就能實現鄭州機場與鄭州南站的快速聯通。
聯系4:捷運系統
在鄭州南站的規劃中,預留了空鐵換乘中心,這一中心值得期待。
根據相關規劃方案,鄭州南站站房西北角規劃預留了空鐵換乘中心和南站至機場的捷運系統,使空鐵換乘更便捷高效。
據打探,目前“捷運系統”正在進行前期工作。

4重立體交通網在建,機場+高鐵將緊密相連
沒有什么優勢是一成不變的,鄭州引以為傲的空港樞紐更是如此。
隨著高鐵線路逐漸成網,國家運輸通道逐漸網絡化,鄭州樞紐中間性下降;從航空客貨運角度來看,據此前的相關數據,鄭州空港國際運輸貨源70%來自省外,尚未形成穩定貨源與優勢貨類。融入國際航運體系和全球貿易體系的指標遠低于全國平均,也低于西安、成都、武漢。
要拯救鄭州交通樞紐的“發展焦慮”,要為港區建立新城注入強心針,沒有什么比“再造一個鄭州東站”,做強“南站+機場”空鐵聯運更有意義的了。
今年底,鄭萬、鄭阜、鄭太高鐵齊聚高鐵南站,未來,南站的朋友圈會更大,與新鄭機場的協同作用更強,發展潛力也會更大。

統籌:趙強
編輯:胡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