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電商已進入紅利收割期。頭部主播搶占大部分流量,格局初定,漲粉越來越難。
那些第一批嘗鮮者,被風口推到了流量風暴眼,無疑靠的是眼光、膽識和敏銳嗅覺。但直播電商打的是長線戰,漫長戰役中,更多的是靠供應鏈、拼勁和耐力。
坐擁39萬粉絲的快手主播魯倩,就是這樣的一個賣力主播。
【一個視頻播放量150多萬,兩個月增粉20萬】
“哈嘍寶貝們,大家好,今天為大家推薦一款……”
雷打不動的“魯倩”式招牌招呼,絕對不超過30秒的短視頻,略顯沙啞的嗓音,一次只推薦一款服裝,這就是90后辣媽魯倩給39萬快手粉絲留下的印象。
她是在鄭州闖蕩的異鄉姑娘,是從傳統鞋服經銷商向直播電商轉型的網紅主播,更是一個為了夢想不曾服輸的拼命女郎。
從2018年10月份誤打誤撞闖入快手短視頻,魯倩用了兩個月時間完成了粉絲量從0到20萬的突破,用了1年多時間實現了短視頻小白到直播帶貨大V的身份轉換。
魯倩出生在父母親戚都經商的家庭,父母賣鞋賣了30多年,她從小在做生意的環境中泡大,對如何進貨理貨、如何開拓客戶并不陌生。做快手之前,她曾短暫開店經營服裝了幾個月,一天營業額做到了一萬多元。
她住在山東菏澤一個不知名縣城,信息相對閉塞,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在那時的偏遠縣城尚處于蓬勃的前夜。接觸短視頻是一個很偶然的機會,她出于好奇,注冊了個賬號,沒事傳一些波瀾不驚的視頻。
日后總結起來,正是這份好奇讓她搶占住了先機,進而有機會晉升為網紅大V,乃至后來丟掉實體店All in短視頻。事實上,能夠撈得商機的永遠是第一波拓荒者,當眾人一窩蜂地涌入某個行業,已經證明其風口已過。
發的第二個短視頻,一下子就火了,而且以150多萬的播放量,突然將一臉蒙圈的魯倩推向了流量的風暴眼。
“剛開始有1萬播放量時,覺得已經到頂了,過會兒再看,竄到了3萬、4萬。我在熱搜上足足待了一個月,各種朋友看到后給我發信息。”魯倩向河南商報記者回憶。
短短一兩個月,她視頻號從0粉絲猛增到20多萬,她成了十里八鄉的傳奇人物。
火熱的播放量、飆漲的粉絲量,這些遠在線上的虛擬數字真正影響到魯倩實際生活的事件是,粉絲源源不斷加微信,害到她一下子買了十幾個手機,每個手機登錄兩個微信號,跟粉絲互動。
她開始學著線上做生意,每天的標準姿勢是,一個人拿著手機,窩在門店里線上接單。白天不斷地回信息,餓了就買點食物填肚子。這個時候,實體店被關閉。
時間到了2019年,因為常常從鄭州進貨,她瞞著父親來到鄭州開店,專心做直播。
她記得特別清楚的是第一次爆單。那是在2019年冬天,賣雙面羊絨大衣,一場兩個小時的直播,銷售額狂攬50多萬元,在線觀看人數達到一千多人。
再后來,爆單時有發生,并跨界賣零食、化妝品,一次賣零食賣到一萬多單。
【進步最慢的主播與最拼命的主播】
她說自己是進步最慢的主播。
粉絲漲到五六萬時,被粉絲點醒,才有了做直播的念頭。第一次用小黃車,最簡單的工具卻不懂如何操作。
但她卻是最賣力最拼命的主播。
別人每隔一天直播一場,她一天直播中午、晚上兩場,每天堅持不斷。 日積月累,嗓子變得沙啞起來。
她忙到晚上12點下播,開完復盤會到家基本在夜里2點,早上八九點就要起床,去市場里淘寶尋貨,已經連續幾個月沒吃過早餐,餓了買個餅充饑。中午直播一場,下午又要忙開播前的準備工作,一直挺到夜里。日復一日。
直播電商是一場身心俱疲的拔河賽。顛倒的作息,長達數小時不間斷的喊麥,不停地脫了穿、穿了又脫地試衣服,每天都在因為貨品和價位而焦慮——這些成為直播無法承受之痛。
對于90后姑娘來說,更是如此。對于魯倩,已經沒有退路,“推到這個高度,閉著眼睛咬著牙也得往前走。”
做直播電商之前,她不喜歡喝酒。但是無窮大的壓力壓到她喘不過氣來時,她總會給自己斟杯酒,“醉了后,啥都不用想,躺在那里,就睡吧!”
因為看到了直播帶貨的流量和轉化率,這些深受流量見頂、人口紅利殆盡折磨的傳統商家,紛紛上馬直播帶貨。但是,當天下初定,浪潮褪去,那些自身品質過硬、信譽度高的主播,將會最終留下來,而那些因為品質、知名度而折戟的主播,終將被淘汰出局。
而未來,直播電商最終拼的將是供應鏈和耐力。魯倩已經做好了準備。
編輯:馬千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