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訊(記者 王俊偉)這是一場于河南鄭州向西1000公里之外舉辦的投資貿易洽談會,這場投洽會處處傳遞著綠色發展理念,青海人民稱之為“生態報國”。

第二十一屆中國·青海綠色發展投資貿易洽談會開幕式 河南日報記者 鄧放/圖
“三江同源,千里同心。”投洽會以一個名為《青海誓言》的舞臺短劇開場,還原了青海支援湖北醫療隊救助一名重癥小患者的故事。故事、救治和誓言,和著“在那遙遠的地方”這首優美而略帶憂傷的曲子,感動著現場參會者眼閃淚花,也體現出這場舉辦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重要時刻的投洽會,來之不易。
這個位于“地球第三極”的省份,疫情防控成效早,復工復產復學早,其上半年經濟運行已呈現克難保穩、穩中有進的態勢,經濟增長1.0%,已由一季度的下降2.1%成功轉正。
青海省因地廣人稀,經濟體量不大,國內不計算5個自治區,它則是面積最大的省,經濟體量最小的省。其全省2019年末的常住人口607.82萬,相當于鄭州市全市常住人口的近六成;經濟總量2965.95億元,相當于鄭州市的1/4。

第二十一屆中國·青海綠色發展投資貿易洽談會開幕式 河南日報記者 鄧放/圖
但青海人民知道自己的優勢,他們有著別人不具備的“四張名片”:三江之源、生態屏障、國家公園、資源能源。
這也正是青海省招商引資吸引外界之處。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到,本屆青洽會吸引到了20多個兄弟省、自治區、直轄市參會。在青洽會首次舉辦的“云簽約”直播間,17個項目作為代表項目完成了網上簽約,計劃總投資額達83.2億元,其涉及的主要方向恰恰就是生態保護、新能源新材料、特色農牧產品、特色文化旅游等行業,為青洽會送上了“開門紅”。比如:年產20萬噸光伏電板回收項目、鴨子溝銅多金屬礦采選項目、特殊形貌氫氧化鎂及鎂鋁水滑石產業化示范項目、青藏高原特色農產品黑青稞深加工項目、河湟文化產業園項目。


第二十一屆中國·青海綠色發展投資貿易洽談會展會 河南日報記者 鄧放/圖
青海省委常委、省政府常務副省長李杰翔在主旨演講中介紹,青海依托獨特資源稟賦,著力打造綠色產業基地。除了美麗風光旅游資源,其資源寶藏,有“鉀天下”“鋰世界”“鹽盆光谷”“綠電特區”之稱。察爾汗鹽湖是“中國最大、世界第二”鹽湖,儲量600億噸以上;已探明鋰資源儲量1724萬噸,占中國鋰資源儲量的83%、全球鋰資源儲量的60%以上;太陽能資源約占全國的11%,全省可用于新能源開發的荒漠化土地裝機規模可達35億千瓦,是三峽電站年發電量的56倍……
這些資源能源、簽約項目,都為河南企業投資大美青海提供了借鑒。
統籌:趙 強
編輯:閆夢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