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話,說出了全球3.25億人的共同期盼。
太夸張了嗎?不,在今天,這句話千真萬確。——沒有肝炎的未來。
今天是第十個“世界肝炎日”,這句話正是今年的主題。
相關數據顯示,全球約有3.25億人患有乙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每年因肝癌死亡的人數預估高達140萬例。

肝炎是一種老百姓耳熟能詳的疾病,接種疫苗、保肝護肝,一個都不能少。
但還有一些關于它“冷知識”卻不為人知,快來聽聽河南省人民醫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康誼為您解讀。
肝炎日,先聊聊……血糖?!
血糖只是糖尿病患者的“痛點”?講真,肝炎患者,同樣要密切關注自身血糖。
意不意外?究竟為啥?因為,有充足的研究表明,相較常人,肝炎患者更容易發生血糖異常!肝臟在調節機體糖的貯存和分布、維持人體血糖代謝平衡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急慢性肝炎、肝硬化等肝臟病變,可能導致糖代謝紊亂而誘發糖尿病。

對肝炎患者而言:肝細胞受損會影響正常糖代謝,約50%-80%的慢性肝病患者出現糖耐量減退,其中約20%-30%可能發展為糖尿病。臨床上將肝病引發的糖尿病稱為肝源性糖尿病。更要命的是,肝源性糖尿病很容易被誤診,肝炎患者自身也很容易忽略這點。
肝源性糖尿病癥狀不典型,危害性卻很大;
確診時要一一排除垂體、胰腺、腎、甲狀腺疾病導致的繼發性高血糖癥以及利尿劑、糖皮質激素、降壓藥等藥物引起的糖代謝紊亂,過程比較復雜;
康誼主任介紹:“肝源性糖尿病多見于老年人,男性居多,無糖尿病家族史,大部分發生在慢性肝病數年后。糖尿病輕重與肝損害程度成正比,肝病越重,病程越長,并發癥越多,糖尿病的癥狀越明顯。”

專家特別提醒:
患有急性重型肝炎、慢性活動性肝炎、肝硬化的患者作為高危對象,一定要重視血糖檢測。
急性重型肝炎患者在其病程中要把血糖檢測作為常規檢查項目。
慢性肝病患者病程在一年以上的要定期做血糖檢測。
肝硬化患者也要在每次復查時檢測血糖。

輕度肝源性糖尿病無需藥物治療,可依靠飲食控制輔以運動療法。
中度以上的肝源性糖尿病應盡早給予胰島素治療,但不宜使用口服降糖藥,因為口服降糖藥大都會導致不同程度的肝細胞損害。
如果肝臟損傷嚴重,磺脲類、格列奈類、雙胍類、噻唑烷二酮類藥物都應慎用。
此外還要注意肝病本身的治療,隨著肝病的好轉,肝源性糖尿病往往會相應好轉。
這些健康“肝貨”,值得擁有
保持肝臟健康,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至關重要。日常生活中,哪些行為會傷害肝臟?護肝的準則有哪些?下面這組圖片里的知識,一定要牢記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