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訊(記者 馬千惠)商場里什么東西越漲價老百姓越開心?黃金。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央行刺激措施、美元大幅貶值、地緣政治等因素的影響,2020年以來,倫敦現貨黃金漲了33%,COMEX期貨黃金漲幅達35%,成為2020年表現最好的主要資產之一。
雖然黃金作為投資品的熱度攀升,但實物黃金銷售并沒有想象中的火爆。
柜臺沒有出現“搶金潮”
中國黃金協會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全國黃金實際消費量323.29噸,與2019年同期相比下降38.25%。其中,黃金首飾207.87噸,同比下降42.06%;金條及金幣76.98噸,同比下降32.12%。
河南商報記者走訪了多家商場后發現,黃金柜臺并沒有出現排隊購買黃金的現象,柜員均稱,客流沒有太大的變化。
乾昌珠寶市場營銷總監林玉宣介紹,將近4月份,店內才恢復正常運營,5、6月份開展了很多宣傳促銷活動,這兩個月的銷售額和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受7月份金價大漲的影響,金條銷量相比去年同期上漲了50%,但由于金條銷量本就不高,所以對整體銷量影響不大,總銷量與去年同期相比甚至略有下降。
金鑫珠寶目前黃金整體銷售量只恢復到了去年同期的90%,金條的銷量和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沒有出現明顯的大漲。
黃金回收店與黃金首飾專柜的客流量呈現出截然相反的景象。位于淮河路附近的“黃金回收”店的工作人員夏女士介紹,黃金回收是按照當日的國際金價來收的,7月初時生意明顯變好,最近來賣足金首飾和金條的顧客已經開始排隊。“現在不賣還等啥時候賣啊!”
實體黃金為何遇冷?
為何7月份金價飆漲,實物黃金的銷售量為何沒有上漲?
金鑫珠寶的總經理李治國認為,個人黃金投資這一塊,目前并不是一個普遍現象。7月份前來購買金條的顧客,也多是利用這次機會在年底賺波差價,這類人群購買量不大,人群基數非常小。
林玉宣認為,疫情后,老百姓的錢包沒有2013年那會兒那么鼓了,消費更加謹慎。投資渠道更加多元化,也是導致這一現象的關鍵原因,“現在的投資渠道太多了,多數年輕人喜歡在銀行和各種APP上進行投資。”
經歷了2013年的“搶金潮”后,目前,普通消費者對黃金首飾的購買也趨于理性。
此外,李治國和林玉宣一致認為,目前黃金市場的消費者中,90后占比逐年增高。這類群體沒有買首飾一定要買黃金這樣的概念,而是非常重視產品的工藝和時尚感、造型感,消費習慣已發生了改變。
統籌:趙強
編輯:陳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