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 胡威 文 左冬辰 圖
中午12點出頭,鄭州市二七區交通路的一條街道邊,馬豫興桶子雞店老板韓明輝和畫寶剛燒雞店老板董剛,剛忙完“午高峰”,在街頭聊起多年前開店的過往。
2010年,韓明輝在這條交通路上開了第一家桶子雞店,隨后的2012年,隔壁“鄰居”董剛接手了親戚的店鋪,賣起了畫寶剛道口燒雞。
時光如梭,十年歲月匆匆過,曾經五花八門熟食店扎堆的交通路,如今儼然已變成8家燒雞專賣店挨家挨戶開店經營的“燒雞街”。
都是賣燒雞的,而且店鋪還緊挨著,開店做生意本就忌憚同行競爭,能避開就不靠近,為啥這條街上的燒雞店不但沒分散反而挨家挨戶開呢?
【這條街道燒雞店“開會”,八家專賣店一字排開組成“燒雞街”】
“叫花雞、畫寶剛燒雞、馬豫興桶子雞、老湯鹵雞爪......”在鄭州市二七區交通路上,由八家燒雞專賣店一字排開的“燒雞街”引起不少人的關注,而這一切的開端還要從十年前說起。
2010年,彼時25歲的韓明輝剛剛結婚,從山東省菏澤市老家來到鄭州市尋找合適的店鋪。“小時候輟學早,15歲就跟著我叔賣桶子雞,這輩子都在跟桶子雞打交道。”韓明輝回憶說,由于家人、親戚都在鄭州賣桶子雞,自己也想著在鄭州有家店。
“選在這個地方(交通路)是因為人流量大、飯館多、旁邊是鐵路局家屬院,消費能力可以。”據韓明輝介紹,2010年的交通路完全沒有如今“燒雞街”的影子,他店鋪所在的街道僅有三家賣雞的店鋪,周邊“鄰居”都在經營豬蹄、鴨脖等熟食。
韓明輝的桶子雞味道很受歡迎,很快在周邊有了口碑,但旁邊“鄰居”總換個不停,不少店鋪都沒能在這里“定居”下來,直到2012年,年長韓明輝13歲的董剛出現在了交通路上。
“這個店是接手我親戚的,他打算干其它生意,就把這個店轉讓給了我。”董剛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在做燒雞生意之前,他和妻子趙琴干過夜市、開過飯店、還經營過特產專賣店,直到2012年才在交通路扎下了根。
“之前各種各樣的店都在這嘗試過,豬蹄、鴨脖、熟食店,甚至還有一些大品牌熟食加盟店都是‘水土不服’,唯獨我們這幾家賣雞的經營不錯,所以才會有越來越多賣雞的店鋪在這里開張。”韓明輝說,在董剛的畫寶剛燒雞正式開業時,交通路的燒雞店已開到了四家,“燒雞街”初具規模。隨后的幾年時間里一直有各類熟食店在這里開業、倒閉,成了交通路匆匆的過客,直到2018年,八家專賣店組成的“燒雞街”才正式形成。
【客戶遍及省外,有的店一天賣出1000多只燒雞】
“老董,給我捎一包煙。”
“還要那個(牌子)是吧?”
“對。”
中午12點出頭,董剛和韓明輝剛忙完“午高峰”,在街頭抽起了煙。還沒等兩人說幾句話,客戶又來了。
酷日當頭的交通路街頭,只見一名大腹便便,手拿兩瓶白酒的光頭男子向馬豫興燒雞店門口走去。
“我的老顧客又來啦。”見狀的韓明輝立馬掐滅了煙頭,回到店內。“給我切一只雞,再拿20塊錢雞胗。”這位顧客告訴河南商報記者,他是韓明輝店的“元老級顧客”,買了他家十年的雞。“他剛開業的時候我買過一次,覺得味道很不錯,就一直吃他家的,現在我只要和朋友吃飯,他們都點名讓我帶這家的燒雞過去。”
像這樣的“鐵桿粉絲”,在每個“燒雞街”的店里都有。趙琴說,店鋪開得時間長,老顧客也特別多,附近居民有的人一星期能買兩三回。
“住東區的、龍湖的好些人開著車來這兒買,還有在東北、上海、海南的,也發微信讓我給他們寄過去。”趙琴的微信目前有641名好友,但是家人和朋友總共一百多人,其余的全是找趙琴買燒雞的,為了便于區分,趙琴干脆給這些顧客備注上了“要雞”。
董剛、趙琴夫婦的店,現在平均每天能賣出七十只雞,每只雞的價格在五十元左右(每斤三十元)。春節前最忙時,一天能賣出1000多只。韓明輝店里每只雞均價在七十元,每天能賣出五十只雞。

【“刀工加持、秘制鹵汁”,這些店各有經營“絕招” 】
8月的鄭州,中午天氣燥熱,“燒雞街”的各個店面仍不斷有顧客光臨。
“我們這是加盟店,首先產品質量肯定沒問題。”董剛妻子趙琴告訴河南商報記者,他們店鋪的燒雞都是從廠家直接運輸到店里的,每天賣的都是當天的新鮮雞肉。“開加盟店的人也不少,但是有一部分店因為銷量不好會把隔夜的雞肉再賣出去,這就導致雞肉口感出現變化,很影響口碑。”趙琴說。
董剛、趙琴夫婦開店訣竅靠的是味道和新鮮,韓明輝則多了一項技術加持——刀工。
在韓明輝店鋪前,一位老顧客照常要了半只雞。店鋪之內,只見韓明輝手起刀落,30多秒的時間,半只雞被剔骨、切割、裝盤。
韓明輝15歲便開始開始賣桶子雞,雞關節在哪、怎么切、如何裝盤,他都熟爛于心。“桶子雞好不好吃,50%看味道,50%看刀工。”韓明輝解釋說,桶子雞肉質緊實,需要好的刀工將骨肉分離,切割打包好,沒有好的刀工切割,桶子雞味道也會有所折扣。
在畫寶剛燒雞店的旁邊,有一家開業兩年名叫“老湯鹵雞爪”的新店。店老板顏風說,自己之前做過廚師,目前的店內賣得最好的鹵雞爪,精髓就在于他秘制的鹵汁,這也是為什么他這家新店能在交通路立足的根本。
“在交通路,沒有特色是經營不下去的。”韓明輝強調說,在這扎堆開店生存門檻非常高,很多想在這里扎根的人都落荒而逃,最短的開業了一個月就關門了。“究其原因在于特色,有的靠刀工、有的靠秘制鹵汁、有的靠品類齊全,總之,在保證味道好的前提下有特色很重要。”韓明輝說。
【最和睦的“競爭對手”】
“整個鄭州市都很少見我們這種一整排店鋪都是賣雞肉的。”董剛說,最初來這里開店就是想找一個沒那么累的活干,沒想到會碰到一幫這么合得來的同行們。
開店做生意本就忌憚同行競爭,能避開就不靠近,為啥這條街上的燒雞店卻挨家挨戶開店呢?
“準確來說,我們之間就沒什么競爭。”董剛解釋說,雖然家家戶戶都是賣燒雞的,但是口味不同,做法不一,并沒有形成很明顯的競爭。叫花雞、道口燒雞、桶子雞,鹵雞肉,旁邊還有熟食店,你想喝酒、待客的東西我們這都有。
“一家一個風格,一家一個特點,顧客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買啥,客戶群很固定的。”韓明輝說,各店之間沒有很明顯的沖突,這也促進了相互間的友情,平時沒事一起喝點酒、聊聊天,臨時有事出去了還能相互幫忙看著店。
“有一點很重要,就是我們這品類多,啥口味的熟食都能買到。”董剛強調說,這條“燒雞街”更像是個“一站式”的購物地,各種品類的熟食,各種口味的燒雞都能買到。
晚上8點,“燒雞街”的店鋪開始陸續關門,韓明輝、董剛、顏風可不打算“早早”回家。“來吧,我這地方大,進來喝兩口。”顏風邀請了另外兩位來店里喝上兩杯,這種關門后的小聚是他們僅有的放松方式:一年之中只有過年七天休息,其他時間白天都在店里,越是節假日越是忙的時候。
推杯換盞間,夜色逐漸變濃,三人分別前還約定了下次再聚的時間。
一條交通路,從太陽初升到落幕,周邊店鋪換了又換,只有這幾家招牌,還在見證著這里從寂靜到喧囂再回歸平靜的每一天。
統籌:趙強
編輯:張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