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酒”彌新,歷“酒”彌香。
作為河南省建廠最早的白酒生產廠家,寶豐酒廠比新中國還年長一歲。72年,一路跌跌撞撞,走進新時代,寶豐探索出了自己的發展道路。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通過“智惠寶豐”線上系統平臺,兩個月,寶豐酒銷售額近千萬。此舉,無疑給這個“中華老字號”化了一層時髦的妝。酒雖說是越陳越香,但是,與時俱進,才能造就一個品牌的成長。
酒海
地缸發酵區
攤晾
舊廠房和新電商
走進寶豐酒廠,夾雜著酒糟味的空氣撲面而來。車間和倉庫是上個世紀的模樣,黑瓦黃墻,略顯蒼老。
在生產車間,露著健碩臂膀的工人們攪拌、攤晾著蒸熟的高粱,讓其散熱降溫,將其打均。
在相連的車間,一米左右深的陶瓷地缸,星羅棋布,成千上萬。加了大曲的高粱,入缸28天發酵,而后,才能用于蒸餾。蒸餾出來的液體,便是原酒了。
一切,傳統得不能再傳統。
“去年,我們電商的營業額將近5000萬。”
寶豐酒業副總經理許英杰說,“每年的盈利規模都在增長,今年,受到疫情的影響,估計還會有一個大幅度的增長。”
在豫酒企業中,寶豐酒業布局電商算是比較早的。早在2013年,該公司就開始試水電商,并于2015年開始自建運營團隊。
許英杰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從運營的第一年開始,我們就盈利了。”
在移動互聯網端,寶豐酒業也開發了“智惠寶豐”系統平臺,打通了廠家、終端和消費者三個環節。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基于該平臺,寶豐酒業又為合作伙伴們搭建了云電平臺。
許英杰介紹,智惠寶豐目前有30萬用戶量,疫情嚴重時,兩個月時間,為客戶實現了近千萬的銷售額。
線上營銷,只是寶豐酒創新手段之一。

老舊廠的品牌新定位
寶豐酒業,前身為寶酒集團,始建于1948年,是河南省建廠最早的白酒生產廠家。而寶豐酒的歷史,可用輝煌二字形容。
1989年,在第五屆全國白酒評比會上,寶豐酒以清香型最高得分榮獲國家金質獎,晉升中國名酒之列。上世紀90年代,寶豐酒曾先后出口新加坡、幾內亞,直銷香港、澳門、臺灣等地區,1996年原酒出口量全國第一,成品酒出口量河南省第一。據報道,1990年至2000年十年間所創利稅,相當于賺回了5個同等規模的寶豐酒廠。
不過,進入21世紀,寶酒集團開始衰敗。 2003年,以資不抵債為由,寶酒集團向法院提出破產申請。至此,寶酒集團的破產改制進入了漫長的馬拉松長跑。直到2013年,這場風波才畫上句號。在那之前,2011年,寶豐酒品牌被國家商務部認定為“中華老字號”。
2017年,河南酒業轉型發展被列入省政府重點支持的轉型攻堅產業項目之一,《河南省酒業轉型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出爐,“豫酒”振興上升到全省高度。在此背景下,作為中華老字號的寶豐酒又要如何做呢?
消費升級時代,供應跟著市場走。
隨著時間發展,75后逐漸成為中國白酒的消費主力軍,白酒剛需消費者年齡從35歲至45歲變成30歲至50歲。經過調研,寶豐酒業將客戶定位于30歲到45歲的人群。
寶豐酒業董事長王若飛認為,中國白酒行業走進“買方市場”時代,由賣方主導變成消費者主導,在此背景下,飽和的白酒行業也進入了品牌競爭階段。
“進入消費升級時代,寶豐在做自己的品牌迭代。”王若飛說,和5年前相比,寶豐品牌越來越年輕。
“白酒產品屬性是快消品,所以我們所理解的創新,是回到本源的消費行為習慣和消費價值觀,因此, 2019年開始,我們對品牌價值和核心進行了重新梳理和挖掘,提出了‘不負心中真我’的價值訴求。”許英杰說。
在2018年,借建廠70周年,寶豐酒業順勢提出“品牌、品質”雙品戰略。品牌,是寶豐酒業創新的王牌。
于是乎,你會發現,寶豐酒業打造了“非遺文化”寶豐(縣)、“了不起的寶豐”文化鷹城、“了不起的河南”寶豐酒全國汽車拉力賽、“寶豐酒儀狄文化”封藏大典(寶豐七十周年慶典)等品牌推廣活動,以寶豐清香文化的獨特價值打造“好豫酒”特色名片。
圍繞品牌做產品
賣方市場,產品決定品牌,買方市場,圍繞品牌做產品。
品牌確定了,寶豐酒業也推出了“國色清香”“芳華”“師作”等新品。
從2016年開始,為了提升酒的品質,寶豐酒業開始在生產工藝環節做了一些改進和創新:鵝卵石降溫、中溫區發酵等技術的使用都促進了寶豐酒品質的提升。
以前講的是規模化,現在講究的是品質化,雖然產量少了,但質量提高會帶來更好的效果。王若飛認為,要堅守傳統的匠人精神,“保持整個工藝流程的嚴謹度,把釀酒做到極致,用匠人精神守護酒的品質。”
此外,根據品牌的年輕定位,寶豐酒業還把目光盯向了“混飲”市場。
在2019世界杯國際調酒師大賽上,參賽選手憑借用寶豐酒做基酒調制出的雞尾酒,獲得了金獎。這也是寶豐酒業基于年輕化品牌定位下的新嘗試。
夏天是白酒銷售淡季,但市場對混飲、冰鎮飲品的需求很大。王若飛說:“獲獎證明了寶豐酒可以用作混飲,而混飲符合未來的年輕化群體的消費趨勢,市場很大。”
許英杰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品質是基礎,在不忘本的基礎上,持續更新工藝、酒體,才能讓企業走得更遠,而消費外部環境的變化,讓品牌成為重要的市場競爭力,“做創新,還是要圍繞市場做創新。”
誠然,如其所言,市場才是潮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