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鄭州東新區智慧島中國移動5G聯合創新中心(河南)開放實驗室迎來了2020年第一批入駐成員。
依托于5G通訊及入駐成員專業領域的技術,這里將孵化融合出更多創新應用和產品,構建合作共贏的跨行業融合生態。
目前,已經有5G實時全景VR眼鏡、5G智能電表、5G無人機巡查等產品技術在我們身邊開始應用……
河南商報記者 郭丁然 文/圖
5G技術應用融合的孵化平臺
9月4日鄭州東新區智慧島中國移動5G聯合創新中心(河南)開放實驗室迎來了2020年第一批入駐成員。

首批入駐成員包含百度、和利時、明熹傳媒、樹根互聯等智慧工廠、智慧城市、智慧交通各行業領域的龍頭企業。
“5G聯創實驗室主要有兩個功能。首先是把5G技術和生態伙伴的解決方案能力相結合,給省內的工業企業提供降本增效的方案。第二,是把行業內的標桿應用變成整個產業行業可以規模復制的模式。” 河南移動政企客戶部副總經理邵瞳表示。
5G聯創實驗室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入駐的這些企業都是比較有實力的大中型企業。他們研發的有關技術已經在工業企業和民用領域展開應用了。例如,5G無人礦山、5G質檢機器人、5G實時全景VR眼鏡、5G智能電表、5G無人機巡查等。
“下一步,我們也在篩選將吸納更多的初創型企業進入平臺。” 5G聯創實驗室相關負責人告訴河南商報記者,這樣可以鼓勵更多企業參與到5G技術應用的研發中來,碰撞出更多火花。
執法部門有了“千里眼”,2天巡查300個工地
“1號無人機可以起飛了。” 5G聯創實驗室里遠程操作人員向遠在鄭州高新技術開發區的無人機飛手發出指令。


監控畫面上,實時傳輸回高新技術開發區某工地施工的實時畫面。工作人員可以在后臺實時遠程監管工地施工、環境污染等情況。
看到情況后,可以隨時抓拍圖片或視頻,并及時取證違法行為,發送給附近的執法人員進行上門執法,還可以自動生成巡查報告。
“以前監管工地要一個一個上門,有時候你還沒進去門,人家的違法行為已經停止了。”本次入駐企業河南浩宇空間數據科技有限公司余慶韶介紹,他們研發的系統通過5G技術與無人機的結合,大大地提高了執法效率,人不用進入工地就能看到工地內施工情況。以前300個工地需要巡查半個月,現在2天就能搞定,并且效果比原來要更好。
此外,無人機還可以搭載紅外設備,進行河道巡查,通過水面溫差可以判斷出排污企業的暗管位置。
“目前我們的平臺已經在高新區、經開區、航空港區進行了實際應用。
百公里外的景區盡在眼前,“魔鏡”一掃你就知道這文物叫啥
在現場,河南商報記者還看到了一款5G實時全景VR眼鏡。VR眼鏡很多人可能都了解,并且有過體驗。這款眼鏡有何不同?


“通過它,我們可以實時地看到幾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外景區的實時全景影像。”現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通過在景區設置5G技術加持的VR全景攝像頭,就可以讓VR眼鏡這邊的觀看者足不出戶實時觀看景區內的美景。
河南商報記者現場試戴,發現眼鏡內實時傳來了龍門石窟盧舍那大佛的場景。
除了VR眼鏡,現場還擺放有一把可以手持的“魔鏡”,一面是屏幕一面是攝像頭。
這個小家伙的名字是“探究鏡”,只要你把它對準文物,就會立刻進行識別,在屏幕上顯示出AR(現實增強)內容,并進行相關解說。
“這項技術未來也會被更多的博物館所使用。”工作人員表示,相比導游或音頻解說器,它更自由便攜也更生動形象。
統籌:趙強
編輯: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