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后,余智慧就一頭扎進了信陽市平橋區特殊教育學校,擔任培智班班主任,從“差點失去自信”,到成為孩子們心目中的“媽媽”,這個未婚女孩展現出了自己的愛心與耐心……
胳膊被咬后,她強忍疼痛安撫學生
余智慧,畢業于鄭州師范學院特殊教育系兒童康復專業,懷著對教師職業的美好憧憬,任教于平橋區特殊教育學校,而上第一堂課時,余智慧就遇到了困難,差點讓她失去了自信。
原來,全班學生殘疾狀況各不相同,有的目光呆滯,有的流著口水淌著鼻涕,有的手舞足蹈驚聲尖叫。上課鈴響了,他們依然我行我素,對老師的呼喚視而不見,無奈之下,余智慧只能像老鷹捉小雞一樣,把他們一個一個捉進教室,原以為這下可以松口氣了,可他們又在教室里哭的哭、鬧的鬧,一種從未有過的挫敗感幾乎讓她崩潰。
最讓她印象深刻的是,癲癇性精神障礙患者曉曉同學,多動易躁,每次發病總是毫無征兆,要么躺在地上打滾哭鬧撕咬物品,要么去抓咬他人,發病時的痛苦表情和行為,既讓人害怕又讓人心疼。有一次,余智慧想把他從地上抱起來,誰知他一口咬住了余智慧的胳膊,疼的她眼淚掉了下來。
余智慧忍著疼痛,把他抱到一個相對安靜的地方坐下來,一邊輕輕的撫摸著他的頭,一邊安慰他:“曉曉是不是想媽媽了,老師已經給媽媽打過電話了,媽媽馬上就過來接你,曉曉是最棒的,咱們不能讓媽媽看到自己不乖哦!”
在余智慧的關愛下,曉曉才慢慢松開了咬著的牙齒,閉上眼睛進入夢鄉,嘴里還喊著媽媽。“看著曉曉熟睡時可愛的樣子,我心里感覺甜甜的,覺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余智慧說。
孤僻學生病了,她去醫院抱著輸完液
還有一個令余智慧印象深刻的是小曼同學,她是一個輕微自閉的孩子,6歲時父母因車禍去世,成了孤兒。
小曼剛入學時性格孤僻,是一個表面上任性倔強,但內心自卑的女孩子,不愿與師生交流,常常偷偷流眼淚,余智慧對她的關懷從多方面入手。有一次小曼生病了,余智慧陪她在醫院輸液,一直抱著她把藥液輸完。那一次,李小曼用童真的眼神看著余智慧,嘴里含糊不清的連續喊著兩個字:“媽媽”“媽媽”!”余智慧還是個未成家的女孩,可瞬間一股暖流涌上她心頭,緊緊地把李小曼抱在懷里說:“老師就是你的媽媽......”
特校的老師不僅要像保姆一樣照顧孩子,更注重的是培養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在這里,沒有鳥語花香,有的是靜默岑寂;在這里,沒有書聲朗朗,有的是潤物無聲;在這里沒有理想與夢想的張揚,有的是心靈之泉脈脈流淌。作為教師誰不想桃李芬芳,余智慧則說:特校教師卻只盼世上不再有殘疾。(編輯 吉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