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 崔文
徹底解決“馬路拉鏈”和“空中蜘蛛網”等城市弊病,實現一次投資、永續利用、一次動土、不復開挖,有效解決道路反復“開膛破肚”、避免“空中蜘蛛網”。近日,歷時18個月,鄭州城區雨污水管網建設改造工程(廊內污水管道鋪設)第二標段金水科教園區(以下簡稱“金水管廊”)終于在鄭州市市政設施維修建設有限公司職工的奮戰下勝利完工。
鄭州城區雨污水管網建設改造工程(廊內污水管道鋪設)第二標段金水科教園區(以下簡稱“金水管廊”),于2019年4月1日施工,2020年10月4日竣工,共完成了楊金路、漁場路和興達路三條道路共7.5公里的污水管道敷設,其中主管5.6公里,支管1.9公里,鋼結構之架1670個,檢查井193個,其中廊上檢查井111個,閘閥井68個。
據介紹,金水管廊在施工過程中遇到很多困難。管廊內可用于施工操作的空間狹窄,高度有限,對污水管管材的運輸、安裝和支墩澆筑有很大限制,施工難度很大。加上污水管道入廊和污水管道在廊內的運輸與安裝都是新的施工工藝,施工經驗薄弱。為此,鄭州市市政設施維修建設有限公司成立了專門的攻關小組,及時跟進解決遇到的難題。先后攻克了污水管道在廊內的運輸與安裝、大間隙套管填縫和河道埋深太淺等難題,保障了工程的有序進行。
建成后的金水管廊將實現匯水面積19.7萬m2,有效解決道路反復“開膛破肚”,有效避免空中“蜘蛛網”,實現一次投資、永續利用、一次動土、不復開挖,徹底解決“馬路拉鏈”和“空中蜘蛛”等城市弊病,為附近居民帶來更加綠色、便捷的生活體驗,為建設智慧鄭州、推進鄭州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貢獻市政力量。(編輯 吳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