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歲的“北漂”劉瑞,在這個十一假期專門回到鄭州,沒回周口老家,也沒出去旅游,只為了一件事:看房。
八天的假期,劉瑞跑遍了鄭州的高新、濱河等好幾個區域,希望能買一套房子,離開北京落腳鄭州。
像劉瑞一樣,選擇趁著假期看房的人不少。無論是置業顧問的朋友圈,還是多個統計機構的數據,都顯示2020年的十一黃金周,鄭州的房地產市場久違出現了成交高峰。
但成交量上去了,就能說樓市正在回暖嗎?房價就會漲嗎?
河南商報記者 周茜
一.現狀:成交超預期VS冷熱不均
低沉了幾個月的房地產市場,在這個十一黃金周突然迎來了回暖。
幾項數據,足以說明十一黃金周帶動了鄭州的新房市場。
第一項指標是成交數量。據克而瑞鄭州監控數據顯示,10月1日-10月8日,大鄭州約217個項目,共成交約8074套房,平均單盤成交了37.2套。
如果與之前四周相比,之前單盤的成交套數一周僅在15套左右,上漲已經很明顯。
如果與去年的十一黃金周相比,去年十一期間大鄭州范圍內約198個項目,共去化約4370套,單盤去化約22.1套。
簡而言之,這個十一假期,單個樓盤的平均成交套數,比去年同期上漲約40.6%。
再來看另一個維度:在鄭州代理了上百個新盤的貝殼所披露數據,或許更能直觀反映成交的熱度。
根據貝殼研究院的數據,用“成交超預期”5個字來形容新房市場。
2020年黃金周(10月1-8日),貝殼新房成交超4000套,成交套數同比去年增長101%,帶看成交轉化率同比增長32%。
同時,這個數據也說明貝殼在鄭州新房市場的占有率非常驚人。
通過貝殼的新房成交超4000套,而克而瑞所統計整個大鄭州成交超8000套。這么看,貝殼渠道的分銷已經占了全市新房成交量的一半。
但房子真的就搶手了嗎?
并不是,“冷熱不均”這個詞,更能真實反映全貌:有的樓盤火爆,有的樓盤冷清,才是現實。
根據貝殼研究院的數據,TOP20的房企項目成交量同比去年上升6個百分點,而之前成交量低的項目,十一黃金周期間,成交量依然較低,變化不低。
也就是說,雖然房子賣得好,但只是少數樓盤。
同時,我們還要看到一個問題:這群不愿意買房的人,為什么突然扎堆在十一假期里交錢?
二.背景:以價換量,四環內出現5000+的房價
原來,低價刺激才是主要因素。
根據貝殼研究院的調研分析,發現成交較好項目大都采取超客戶預期的促銷手段,刺激客戶成交。
從成交物業類型來看,部分公寓以價換量,成交格外搶眼。
根據克而瑞公布的數據,十一期間該項目的公寓產品去化約708套,成為了大鄭州范圍內公寓去化套數的第一名。
從市場來看,該盤的熱銷大致有幾點原因:
1.該樓盤位于鄭州市的二七新區嵩山南路南四環內,區域內新樓盤多,庫存大,一直以來競爭非常激烈。
再加上是公寓產品,本就不如住宅受眾面廣,不太好賣。所以低價走量,事出有因。
2.以往,該區域同位置的住宅均價約在13000元/平米,公寓均價約在8500元/平米。
該項目,直接將價格拉到了5500元/平米起步,比區域最貴時的房價少了近3000元/平米。
再來看看旁邊新入市的奧馬廣場項目,公寓產品賣到了6200-7500元/平米。融僑這個價差,實打實的優惠,足以讓太多人心動了。
說到底,房價便宜,才是最能打動消費者的因素。
十一的火爆證明了,鄭州市場背后依然存在購買力。但房價上漲的趨勢并不明顯,用價格優惠來換取銷量,這種樓盤已經越來越多。
三.思考:低價是機會,但也是風險
房價低了,對購房者來說,自然是一件好事。本來需要1萬4單價的房子,如今1萬3就能買,多少能省下一個車位錢。
現實的問題在于,降價之后的風險:
比如,那些高價拿地,甚至是地王的樓盤,土地成本已經很高,如今迫于市場壓力,如果降價,是不是會在其他方面壓縮成本,甚至樓盤減配?
比如,那些資金鏈緊張的房企,工地上遲遲不動工,也見不到幾個工人,為了快速回款降價銷售,會不會爛尾倒閉?
比如,本身產品就很次,做的不如周邊競品,戶型、容積率、設計等方面都有明顯缺陷的項目,就算便宜買了,你能住的舒心嗎?
比如,樓盤所在的片區一直沒有發展前景,未來的發展潛力明顯低于其他區域,這種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項目,就算便宜了,有必要入手嗎?
如果你能帶著這4個問題去看房,去看待降價的現象,或許就能理智的多。因此,樓市商報一直堅持這樣的購房方法論:
1.要選口碑扎實,經營穩定,項目較多的大房企
開發項目多,意味著經驗豐富,也會讓企業更在意口碑,有做好產品的長期驅動力。而經營穩定,沒有資金鏈緊張等負面新聞,則能大概率保證項目能按期交付,不會出現爛尾這種最差的結局。
2.要在價格和品質中有所平衡
不要一味的追求便宜,比如降到5000,6000多的公寓產品,遠郊樓盤,雖然便宜,卻也要衡量未來的升值空間,投資價值,產品配套等因素;
比如,有的樓盤,現在比同區域樓盤便宜了500塊/平米,但五年交房以后呢?如果物業差勁、產品不好、小區低檔,那么買房時便宜的樓盤,在二手房市場依然賣不上價。
所以,先選一個靠譜樓盤,再去找撿漏價格,才是不辜負這個購房窗口期的正確步驟。
編輯:郭丁然
統籌:趙強

八天的假期,劉瑞跑遍了鄭州的高新、濱河等好幾個區域,希望能買一套房子,離開北京落腳鄭州。
像劉瑞一樣,選擇趁著假期看房的人不少。無論是置業顧問的朋友圈,還是多個統計機構的數據,都顯示2020年的十一黃金周,鄭州的房地產市場久違出現了成交高峰。
但成交量上去了,就能說樓市正在回暖嗎?房價就會漲嗎?
河南商報記者 周茜
一.現狀:成交超預期VS冷熱不均
低沉了幾個月的房地產市場,在這個十一黃金周突然迎來了回暖。
幾項數據,足以說明十一黃金周帶動了鄭州的新房市場。
第一項指標是成交數量。據克而瑞鄭州監控數據顯示,10月1日-10月8日,大鄭州約217個項目,共成交約8074套房,平均單盤成交了37.2套。
如果與之前四周相比,之前單盤的成交套數一周僅在15套左右,上漲已經很明顯。
如果與去年的十一黃金周相比,去年十一期間大鄭州范圍內約198個項目,共去化約4370套,單盤去化約22.1套。
簡而言之,這個十一假期,單個樓盤的平均成交套數,比去年同期上漲約40.6%。
數據來源:克而瑞監測數據
再來看另一個維度:在鄭州代理了上百個新盤的貝殼所披露數據,或許更能直觀反映成交的熱度。
根據貝殼研究院的數據,用“成交超預期”5個字來形容新房市場。
2020年黃金周(10月1-8日),貝殼新房成交超4000套,成交套數同比去年增長101%,帶看成交轉化率同比增長32%。
同時,這個數據也說明貝殼在鄭州新房市場的占有率非常驚人。
通過貝殼的新房成交超4000套,而克而瑞所統計整個大鄭州成交超8000套。這么看,貝殼渠道的分銷已經占了全市新房成交量的一半。
但房子真的就搶手了嗎?
并不是,“冷熱不均”這個詞,更能真實反映全貌:有的樓盤火爆,有的樓盤冷清,才是現實。
根據貝殼研究院的數據,TOP20的房企項目成交量同比去年上升6個百分點,而之前成交量低的項目,十一黃金周期間,成交量依然較低,變化不低。
也就是說,雖然房子賣得好,但只是少數樓盤。
同時,我們還要看到一個問題:這群不愿意買房的人,為什么突然扎堆在十一假期里交錢?
二.背景:以價換量,四環內出現5000+的房價
原來,低價刺激才是主要因素。
根據貝殼研究院的調研分析,發現成交較好項目大都采取超客戶預期的促銷手段,刺激客戶成交。
從成交物業類型來看,部分公寓以價換量,成交格外搶眼。
備注:此數據來源自貝殼,為調研數據,具體以售樓部為準
特別典型的是融僑悅瀾庭(融僑悠樂匯)項目,竟然出現了5500元/┫的價格,也是十一期間公寓成交套數最多的樓盤。根據克而瑞公布的數據,十一期間該項目的公寓產品去化約708套,成為了大鄭州范圍內公寓去化套數的第一名。
從市場來看,該盤的熱銷大致有幾點原因:
1.該樓盤位于鄭州市的二七新區嵩山南路南四環內,區域內新樓盤多,庫存大,一直以來競爭非常激烈。
再加上是公寓產品,本就不如住宅受眾面廣,不太好賣。所以低價走量,事出有因。
2.以往,該區域同位置的住宅均價約在13000元/平米,公寓均價約在8500元/平米。
該項目,直接將價格拉到了5500元/平米起步,比區域最貴時的房價少了近3000元/平米。
再來看看旁邊新入市的奧馬廣場項目,公寓產品賣到了6200-7500元/平米。融僑這個價差,實打實的優惠,足以讓太多人心動了。
說到底,房價便宜,才是最能打動消費者的因素。
十一期間的銷售現場 圖片來源自項目
如果再仔細看看貝殼所公布的這份成交數據,其實,賣得好的樓盤主要有兩個原因:
1.單價低
這份表格里20個樓盤,有10個樓盤的均價都在10000元/平米以下,甚至比老家縣城房價還便宜,總價低,門檻低。
2.產品扎實,優惠給力
比如恒大在全國推出的七折優惠等政策,恒大養生谷、恒大金碧天下、恒大未來之光、恒大城,都賣得較好;
比如碧桂園多盤聯動,每天推出特價房,碧桂園西湖、碧桂園鳳凰城、碧桂園名門時代城等都銷售亮眼。
十一的火爆證明了,鄭州市場背后依然存在購買力。但房價上漲的趨勢并不明顯,用價格優惠來換取銷量,這種樓盤已經越來越多。
三.思考:低價是機會,但也是風險
房價低了,對購房者來說,自然是一件好事。本來需要1萬4單價的房子,如今1萬3就能買,多少能省下一個車位錢。
現實的問題在于,降價之后的風險:
比如,那些高價拿地,甚至是地王的樓盤,土地成本已經很高,如今迫于市場壓力,如果降價,是不是會在其他方面壓縮成本,甚至樓盤減配?
比如,那些資金鏈緊張的房企,工地上遲遲不動工,也見不到幾個工人,為了快速回款降價銷售,會不會爛尾倒閉?
比如,本身產品就很次,做的不如周邊競品,戶型、容積率、設計等方面都有明顯缺陷的項目,就算便宜買了,你能住的舒心嗎?
比如,樓盤所在的片區一直沒有發展前景,未來的發展潛力明顯低于其他區域,這種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項目,就算便宜了,有必要入手嗎?
如果你能帶著這4個問題去看房,去看待降價的現象,或許就能理智的多。因此,樓市商報一直堅持這樣的購房方法論:
1.要選口碑扎實,經營穩定,項目較多的大房企
開發項目多,意味著經驗豐富,也會讓企業更在意口碑,有做好產品的長期驅動力。而經營穩定,沒有資金鏈緊張等負面新聞,則能大概率保證項目能按期交付,不會出現爛尾這種最差的結局。
2.要在價格和品質中有所平衡
不要一味的追求便宜,比如降到5000,6000多的公寓產品,遠郊樓盤,雖然便宜,卻也要衡量未來的升值空間,投資價值,產品配套等因素;
比如,有的樓盤,現在比同區域樓盤便宜了500塊/平米,但五年交房以后呢?如果物業差勁、產品不好、小區低檔,那么買房時便宜的樓盤,在二手房市場依然賣不上價。
所以,先選一個靠譜樓盤,再去找撿漏價格,才是不辜負這個購房窗口期的正確步驟。
編輯:郭丁然
統籌:趙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