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端直面C端如何獲得流量加持?國產品牌如何在外資巨頭集聚的紅海領域打開口子?
新電商平臺拼多多推出了“新品牌計劃2.0”,計劃通過C2M(客對廠)模式,將國內中小微制造企業和消費者連接起來。
這對河南適合電商平臺的代加工企業和小微企業來說,是打開國內市場的不錯機遇。
【未來五年推出10萬款定制化產品】
將掃地機器人賣到五六線城市,為該行業開拓數十倍的增量市場,這樣的案例在拼多多上不是神話。
10月22日,上海黃浦江畔,拼多多發布了“新品牌計劃2.0”:在2021到2025年,拼多多將開拓一萬億定制化產品增量市場,推出10萬款定制化產品,協助5000家制造企業,并通過百億補貼加持,秒拼事業群測款和定制化品牌推廣方案,孵化更多自主品牌。
在業內看來,國內中小微企業、外貿工廠、代加工企業在目前國際貿易變數未知和全球疫情情況下,希望盡快打開國內市場,融入雙循環。拼多多“新品牌計劃”無疑為這些企業們提供了發展契機。
拼多多提供的數據顯示,截止今年9月底,拼多多新品牌計劃收到了超過數萬家企業的申請,目前已有超過1500家企業參與定制化生產,推出4000多款定制化產品,產生4.6億筆定制化產品訂單,今年第三季度日均定制化產品訂單量超過200萬單。在拼多多平臺上,諸如南方生活、棉致、三禾鍋具、家衛士等超過1000個新品牌脫穎而出。
【劃撥流量,助力河南代加工企業對接國內市場】
在河南,有著龐大的代加工企業群體,涵蓋服飾鞋帽、化妝用品、家居電器等多個品類。今年全球疫情下,他們通過外貿轉內銷,尋找進入國內市場的辦法。
在新品牌計劃中,他們如何借勢?
在接受河南商報記者采訪時,拼多多副總裁陳秋提到,以往代工企業直接對接品牌方、國際零售商、國際訂單需求方,與市場密切度不高,且很多代工企業市場團隊建設不完善,但國內市場更加復雜,需要長期堅持。
“對于有能力有意愿長期堅持國內市場的代工企業,我們會第一時間開放所有需求數據和更多流量,幫助他們更好發展。”陳秋表示,對于包括河南在內的代工廠家,我們會提供完整的扶持方案,首先是開辟綠色通道方便入駐開店,同時拼多多還會不斷完善培訓計劃,幫助沒有經驗的代工廠家利用好電商平臺。除此之外,將劃撥更大的流量,來幫助代工企業對接市場。
另外,在河南商報記者采訪中,陳秋還提到,拼多多與河南的合作目前主要在農副產品方面。就在今年10月初,拼多多與河南省農業農村廳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聯合上線了“豫農優品館”。未來拼多多將進一步加大力度推動河南農產品走向市場,也會幫助河南培育更多農副產品的新品牌,并和伊賽、好想你、雙匯等食品企業進一步加強合作。
【本土品牌崛起時代已經到來】
需求旺盛的下沉市場是品牌們加入新品牌計劃的主要動力。陳秋提到,中國本土品牌崛起的拐點已經到來,國內國際雙循環促進下,在增長的國內市場中,必定會崛起一大批本土新品牌出來。
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到,世界頂級廚具品牌生產商金輝刀剪,在嘗試自主品牌折戟后,選擇收購了剪刀行業著名IP“王麻子”。其副總經理鐘嘉良發現王麻子品牌認知度并不高。
今年,在拼多多運營團隊支持下,基于國內消費者需求,金輝刀剪研發了一款“王麻子”砍切兩用菜刀,用國際大牌的材質,功能更多,且價格只有前者的四分之一。這把刀幫助金輝刀剪劈開了內銷市場,也刷新了消費者對“王麻子”的記憶。目前,僅拼多多上的“王麻子”相關刀剪銷售額就近5000萬元。
百雀羚社交電商事業部總經理李進認為,三四五六線城市的消費者可支配收入遠遠高于一二線城市,小鎮青年、小鎮貴婦們其實有著更多的可支配收入,也具有強勢的購買力。國貨品牌之所以崛起,源于國貨品牌品質提升和低溢價行為、以及差異化產品定位、年輕消費群體的消費認知、以及電商和渠道下沉為本土品牌帶來新的機遇。
【打造超短供應鏈,培育本土品牌】
即使如此,大多數小微企業并沒有像王麻子剪刀、百雀羚這樣的品牌知名度。現實中,中小品牌往往面臨著產品質量高、但品牌知名度低的現象,發展中步履維艱。
這種困境該如何打破,新品牌如何才能培育起來?
陳秋用“培育一個品牌很困難,因此在過去很長時間里,中國品牌都是相對稀缺的”來描述。
他提到,拼多多通過為工廠提供數據、產品開發以及定價建議,同時建立供需模型,幫助企業在消費者中進行流通、營銷和品牌觸達。在成本控制上,拼多多采取“超短供應鏈”的辦法,將供應鏈打造成從生產方到物流方到消費者的極簡供應鏈,以普惠方式,提升產品在終端市場競爭力。
據陳秋介紹,升級后的“新品牌計劃”將扶持目標加大,2021年-2025年扶持100個產業帶,訂制10萬款新品牌產品,帶動1萬億銷售額。另外,合作伙伴擴容。將原來從頭部代工企業為主,擴展到為全中國優質制造企業服務,數量從1000家提升至5000家。
在合作模式創新上,從幫助代工企業孵化自主品牌,升級為代工企業自主品牌培育、知名品牌子品牌打造、新銳品牌扶持、國貨老品牌再造等四種模式。
(編輯 劉夢鴿 吳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