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10月23日,中國書法家協會資深會員、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榮譽教授、全國政協書畫室委員常健君教授受邀來到百年老校鄭州市管城回族區南學街小學為全體師生帶來了一堂別開生面的傳統文化課程《走近甲骨文》。
據了解,常健君教授是南學街小學的一名畢業生,一直關注母校的發展,對母校的工作予以支持,多次走進母校利用身邊的資源讓書畫藝術走進校園。
而在談及此次活動的目的時,南學街小學副校長嘵亞娜講道:“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優秀文化遺產的挖掘、保護和使用,在管城區這個商都文化區及南學街這個百年老校,開展殷商甲骨文的研究與弘揚有著重要意義。”
活動現場,常健君教授利用兩節課的時間帶領大家體驗了奇妙的中華文字探索之旅。
常健君教授主要從甲骨文字的由來、演變歷程、鑒別和運用、書法性創作、甲骨文書法賞析等方面為南學街小學的老師和少先隊員們答疑解惑,宣揚傳承甲骨文化。
在談及為何選擇甲骨文作為教學內容時,常健君教授說道:“管城區商城遺址的發現解開了三千多年前神秘殷商王朝的起源之一,在歷史的新起點,我們要大力發展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助力管城商都歷史文化區乃至鄭州國家中心城市的建設,提升城市的文化底蘊。”
活動中,孩子們聚精會神,認真聽課。
當聽到常健君教授介紹甲骨文是現存中國最古老的成熟文字,今天使用的漢字依然是從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發展演變而來的,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過的文字,孩子們頓時肅然起敬,臉上流露出敬仰和向往的神情。
在“識字”環節,孩子們在常健君教授的引導下,通過觀察字形、分析結構,孩子們發現甲骨文似乎并不是之前想象的那么高深,甚至比今天的漢字更生動形象,大家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很快認識了很多我們常用的漢字。
“老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文化遺產我們一定要珍惜,更要傳承下去并發揚光大,今后我一定要好好寫字,爭取更上一層樓。”六(2)中隊的楊迎瑞說道。
此外,常健君教授還針對楷書、隸書、行書等分別講授了書寫的特點和要素,同時勉勵孩子們要首先寫好楷書,更要堅持不懈地練習,真正地用行動來傳承和發揚中華漢字文化。
活動最后,孩子們意猶未盡,紛紛圍在常健君教授身邊交流著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常健君教授耐心地一一進行解答,同時還親筆為孩子們簽名留念并送上了最美好的祝福,大家也紛紛表示要牢記常健君教授的教導,好好學習、不忘師恩,將來努力做社會的棟梁之才。
“今后我們將繼續開展類似的主題活動,引導少先隊員從小愛上家鄉文化、愛上民族文化,在學習、傳承和發揚中汲取動力為建設更加美麗的家鄉、更加富強的祖國而奮斗。”該校校長王瑩在總結中說道。
據悉,在接下來的工作中,該校將進一步將“傳統文化”與“研學旅行”有機結合,帶領孩子們通過集體研學的方式挖掘家鄉深厚的文化資源,弘揚家鄉豐富的歷史文化。(編輯 吉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