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智則國智,少年承載著祖國的希望,擔負著科技強國的重任。作為未來科技人才的搖籃,學校是科學創新的發源地,科技節就是少年們夢想的舞臺。為響應國家建設創新科技人才強國號召,進一步提升中小學生科學素養,普及科學教育,培養科技創新精神和求知探索意識,激發孩子們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熱情,2020年10月23日,河南省汝陽縣第五屆“平安杯”中小學科技節活動在汝陽縣外國語小學舉行。
(汝陽縣柏樹鄉中心小學)
(汝陽縣陶營鎮中心小學)
在此次科技節舉辦前期,全縣80%近160所小學積極開展校科技節活動,展示學生們的科技作品,通過課堂成果,競賽比拼等形式,將科技節活動落實到每位在校生,并通過校科技節活動,選出優秀作品,參與到此次縣科技節活動的展示和競賽環節中。
(汝陽縣人民政府蔡紹杰副縣長)
(中國平安汝陽支公司負責人巴智勇)
本屆科技節活動由汝陽縣教體局副局長陳紅旗主持,汝陽縣外國語小學張鵬濤校長致歡迎辭。蔡紹杰在發言中表示,科技創新關鍵在人才,學校是培養人才、普及科學知識的重要陣地,感謝社會各界特別是中國下一代基金會、中國平安的大力支持,期望全縣各校以科技節活動為契機,進一步加強科技創新教育工作,形成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氛圍,期望科技節成為同學們科學夢想起航的搖籃,成為同學們展翅翱翔的藍天。中國平安汝陽支公司負責人巴智勇在發言中表示,中國平安在2019年啟動了“AI不孤讀—青少年科技素養提升計劃”,面向全國千所鄉村學校開展科技素養課堂,河南省作為項目落實的第一站,中國平安通過科技賦能,研發課程實驗包,引入城市優質教育資源,助力發展汝陽教育事業,切實提升鄉村學生的科技素養水平,達到教育扶貧的真正目的;期望通過科技節活動全面展示“青少年科技素養提升計劃”內容和成績,共同助力鄉村青少年的科學教育發展。
活動分為開幕式、科技素養提升項目成果展評、非競賽項目展示、競賽項目比賽、頒獎閉幕等部分。現場有21所學校代表隊參與作品展示、競賽環節。
在非競賽項目展示區,航模飛機、3D打印、科學實驗、創客編程作品琳瑯滿目,精美的科技小報、科學幻想畫、采集制作的礦物標本、利用太陽能板制作的四輪車等展現了學生們豐富的科學想象力,還有充滿科技氣息的機器人、無人機展示。一項項充滿奇思妙想的科技素養作品,閃動著孩子們的智慧與科技創新之光,描繪出孩子們對科技創造未來的美好憧憬與幻想,也進一步濃厚了校園的科技創新教育氛圍,展現了扎實的科技教育風采。
其中,來自汝陽縣上店鎮下店小學孩子們的“科技新農村”作品吸引了不少目光。在學校的支持與老師的技術指導下,他們利用青少年科技素養提升課程教材與配套實驗包中的實驗材料,將科技農場、智能灌溉、巡邏機器人、智能家居融入到作品里,還參與了2019年“我是山里娃,有個科技夢”活動。今年科技節,孩子們覺得作品內容還不夠豐富,提出改進,把3D打印筆作品融入進去,給廣場打印了“埃菲爾鐵塔”,又制作了地下水循環“自動灌溉系統”,受到了學生們的圍觀贊嘆,得到了領導的好評與肯定。
活動現場,孩子們的氣動火箭也十分亮眼。原先在課堂上,氣動火箭是利用擠壓礦泉水瓶讓火箭飛行,由于孩子們手臂力量不強,火箭飛行效果不佳。在青少年科技素養提升課程的學習與實驗過程中,孩子們受到了啟發,擴展了科技思維,與老師一起通過不斷的嘗試、改裝、加裝平衡腳等努力后,廢舊可樂瓶加上簡易的改造,一個強大的氣動火箭發射器誕生了,不僅開源節流,更重要的是給孩子們帶來了不一樣的樂趣。發射的是火箭,放飛的是飛向藍天、宇宙的夢想!
(深海采礦競賽)
(斜拉建橋競賽)
(磁力炮競賽)
在深海采礦、斜拉建橋、磁力炮、血栓清除競賽區,一個個精彩紛呈的比賽項目,富有挑戰性與創造性。
“深海采礦”,深海蘊涵著大量礦能,深海采礦一直是海洋科學的難題。學生們通過自制深海采礦工具,從上向下垂直抓取乒乓球,垂直提起放到1米遠的盆里,模擬海底采礦,感受海洋科學的奧秘。
“斜拉建橋”,學生們通過用KT板、牙簽和線繩建造斜拉橋的過程,了解現代建造大跨度橋的主要方法,體驗建造斜拉橋,展示建橋技能。
“磁力炮”,這是利用磁力作為動力的新概念“武器”,學生們利用磁鐵和鋼球自制能發射鈍頭箭的“武器”,將課堂上所學磁鐵的相關知識應用于實踐,感受牛頓擺錘原理和力的作用。
“血栓清除”,人體內血栓堵塞血管會危及生命。學生們通過自制微創彎管作為清栓工具,彎管在彎曲90度的狀態下,從直管一端控制微型清栓機械手從彎管內伸出,搬運黃豆放進旁邊的另外一個盤里,模擬清除血栓。
參賽選手現場調試、沉著應戰、激烈角逐,精彩地展現了在科學創造中團隊的凝聚力與他們日常觀察、思考、實際操作的良好科學素養,讓賽場充滿了科學探索的精神。特別是以“磁力炮”與“血栓清除”為代表的科技制作項目,分別從新概念武器、模擬醫學領域的血栓清除技術方面,讓學生們更直觀地看到科技的神奇。習總書記曾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指出,“面對科技創新發展新趨勢,世界主要國家都在尋找科技創新的突破口,搶占未來經濟科技發展的先機。”學生們通過模擬體驗,深入感受這些科技制作項目結合科學發展方向的創新性嘗試,引導他們大膽暢想未來科技發展對人類社會的改變與進化,養成獨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將來成長為國家科技創新注入新動力的人才。
此次科技節活動期間,平安旗下的青少年教育品牌—平安好學也將公益編程特色課程帶到了孩子們的身邊,資深編程教研老師劉佳給孩子們帶來了一堂趣味十足的編程課堂,帶孩子們了解編程,學習編程,幫助他們更好培養邏輯思維能力以及信息素養。
激動人心的時刻來臨,汝陽縣教研室呂松鳥副主任公布獲獎學生名單,與會領導為獲獎學生頒獎,激勵他們繼續發揮想象力,愛科學、學科學。
科技素養是現代青少年的基本素養,是在復雜多變的科技問題解決過程中積淀和體現出來的基本觀念、核心能力和關鍵品質,涵蓋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等領域。由中國下一代教育基金會和平安公益基金會聯合發起、科技日報社支持的“青少年科技素養提升計劃”響應“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通過研發科技素養校本教材,設計科學實驗包,援建科普實驗室,培訓師資等方面來重點支持全國千所貧困地區小學。自2019年6月開展以來,已在河南、廣西、云南、甘肅、貴州、重慶等17個省市區1000所鄉村小學捐獻了約22萬本科學教材、6萬套實驗包的免費發送,通過線上線下共計培訓農村學校校長、老師10000余人次,受益學生超過30萬人,旨在提高鄉村孩子們的創造與創新能力,最終實現科技素養的提升。
根據《中國大中小學生技術素養發展的年度報告》和對“青少年科技素養提升計劃”項目的跟蹤調研發現,青少年科技素養課程受到鄉村師生的歡迎,學生對科技的親近感因此得以加強,觀察、表達、思考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有顯著提升,受訪的學生希望長大后成為科技工作者(科學家、工程師等)的比例也有上升。
自“青少年科技素養提升計劃”在河南汝陽落地以來,當地鄉村校長和教師們也更進一步了解到,中小學的科學教育是融合多個學科的教育。在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不僅是掌握已有的知識,而是探尋未知的東西,通過信息的收集整理,比較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并進行實踐,對于學校整體教育質量的提高也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在汝陽縣舉辦的“平安杯”中小學科技節活動,正是展示了“青少年科技素養提升計劃”在鄉村學校的科技教育發展中取得的驚喜成績與累累碩果,通過企業+政府部門+鄉村學校等三方聯動機制,彌補了當地鄉村科技教育資源的不足,讓孩子們養成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習慣,讓科技夢想在鄉村少年中展翅放飛。
科學是創新的課堂、是夢想的舞臺、是成長的搖籃、是騰飛的翅膀。汝陽縣第五屆“平安杯”中小學科技節活動圓滿落下了帷幕,也將科學的種子播撒了在每位學生的心里,終有一天,這顆種子會成長為參天的創新之樹,培養出祖國未來的棟梁。(呂珊)
來源:平安銀行鄭州分行
編輯:李亞鍵
審核:劉鶴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