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證出口創匯”、“全球超80%的手工真絲地毯南陽造”……對于這些口號,相信了解南陽手工真絲地毯“前世今生”的人,都不陌生。南陽的手工真絲地毯在國外以幾十倍的價格銷售,逐漸成為手工真絲地毯的行業標桿。
而近年來,從業者們逐漸將視線落到了國內的手工地毯市場。
然而,在消費水平和審美能力不斷提升的國內市場,想要站穩腳跟,手工真絲地毯正在面臨著全新的機遇和挑戰。
曾經的“軟黃金”,也面臨外貿萎縮困境
河南南陽出品的手工真絲地毯,除了工藝精巧、原料珍貴外,還極具收藏價值,年代越久遠價值就越高。
因為手工制作,手工真絲地毯的產品生產周期很長,每一條手工地毯都顯得彌足珍貴。這樣兼具工藝價值和收藏價值的藝術品,甚至被一些人稱作“軟黃金”。
(受訪者供圖)
南陽的手工地毯曾經歷外貿的“高光時刻”,遠銷中東、美國、加拿大這類手工地毯的常用地區。據河南萊龍地毯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韓建立介紹,南陽的手工真絲在最鼎盛時期占據全世界90%以上的份額。
外貿帶給手工地毯良好的銷路,許多人因此致富。而隨著近年來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手工地毯這種傳統的出口產品也受到一定影響。
“2010年之前,在出口型展會上,地毯都是一車一車地賣,之后明顯感覺有萎縮的趨勢,感覺國外的消費能力下降了,我們的回款也慢了。”河南萊龍地毯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韓建立這樣說。
內銷契機:“時代變了”
外貿環境不佳,而國內的經濟發展卻突飛猛進,使得民眾消費習慣也有所轉變。南陽的手工地毯商們漸漸發現,國內手工真絲地毯的銷路,不再是“房子面積和地毯價格成正比”的時代了,許多人開始為自己的愛好買單。
“我特地從上海趕過來的,你們這兒太便宜了。”在今年10月份舉辦的鄭交會上,一位來自上海的女士,一口氣購置了三條手工真絲地毯。而當時擺在展位的小塊真絲地毯都要價3000元以上,許多掛在墻上的地毯,高達十幾萬元。無論是哪種規格的地毯,都是一筆較大的花費。
而讓宇翔工藝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孫健琿最吃驚的,是一位剛到他公司上班的“95后”女員工。在她看到手工真絲地毯的工藝流程之后,跟同事說,等自己結婚的時候買一塊。孫健琿聽到后對她說,你現在的工資買地毯并不實用。女員工也只回答了一句:“我覺得值,而且我很喜歡。”
這樣的一句話,讓孫健琿孫覺得,時代變了。
“我們發現越來越多的人對手工地毯有需求,所以我們開始做國內市場。”孫健琿告訴河南商報記者。
手工地毯的內銷之路麻煩不斷
正如孫健琿所言,時代變了。外貿轉內銷的手工地毯商們,并不會像以前一樣順風順水。作為內銷的初學者,他們又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
(受訪者供圖)
客戶從B端到C端的轉換,令手工地毯商們感到“水土不服”。
“我們做外貿的時候,只要把產品賣給國外的經銷商,得到預付款,再發貨,收到尾款就可以了,可做內銷卻很難。”河南萊龍地毯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韓建立這樣說。
“這么貴的東西,拿回家萬一不合適咋辦?”消費者陳先生在鄭交會的手工地毯展位上發出這樣的疑問,也代表了消費者的憂慮。手工地毯轉內銷更需要考慮終端消費者的各類需求。
(受訪者供圖)
針對這種問題,韓建立所在的公司開始借鑒美國市場上的方式——進行地毯上門試鋪的服務。通過這項服務,他們擴展了銷售范圍。南到三亞,北到沈陽,內銷市場的銷售額也占到了公司總銷售額的20%。
內銷漸有起色,南陽手工地毯從業者也逐漸摸清了國內“套路”。
然而,在大部分人想要大展拳腳,提高內銷的銷售額比重之時,疫情又來了。
快遞停運、外貿受阻、工廠停工……這些成為了南陽手工地毯商們亟待解決的新問題。轉向內銷的手工地毯在國內的情況,樂觀的說,是一片藍海??陀^的說,外貿仍是大家賴以生存的支點。
“跟去年同期相比,外貿訂單量減少了七八成。老外過不來,我們只有一些回頭客。”南陽宇翔工藝品有限公司銷售部門經理孫雷這樣說。
韓建立也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因為疫情,國外市場的游客量急劇減少,土耳其、迪拜、印度這些國家的經銷商,主要銷售給游客,沒有游客,經銷商的貨賣不出去,就只能壓貨。如此一來,生產商們自然就不會接到新的訂單。
【】電商并非萬金油
外貿訂單量銳減,上半年幾乎停擺,是許多外貿人在疫情期間的真實寫照。而電商,卻在疫情期間凸顯出優勢。
有人也確實因為電商而獲得較為不錯的業績。
南陽宇翔工藝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孫健琿就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其實疫情那段時間,我們的銷量還可以。”
他說,疫情期間的國內電商訂單量同比往年增加了30%-40%。因為,疫情期間好多人都待在家里出不去,有的就想要趁此機會裝飾一下家里,再加上當時天氣寒冷,網購地毯成為了很多人的選擇。
(河南萊龍地毯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正在整理通過eBay售出的美國訂單)
然而,并非所有經銷商都認為電商是解決問題的“救命稻草”。
鎮平華新地毯在手工地毯領域已經深耕40年之久,早在2014年,就成立過電商部,但很快就又放棄了。在疫情期間,這家公司也沒有選擇靠電商來促進訂單量。
據鎮平華新地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銷售部經理王大軍介紹,維持傳統的經銷商模式,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點,因為手工地毯的單價比較貴,很多人還是想要到工廠實地看貨驗貨;第二個原因,我們企業規模較大,客戶量積累十分可觀,如果靠電商零售模式,會有損經銷商的利益。
后疫情時代,品牌化建設和服務才是要訣
對于外貿產品來說,它們原本曾在國外賣得很好,價格也高,然而,同樣質量的產品,到了國內,卻沒人“識貨”,賣不上價,很尷尬。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在今年4月16日的舉行網上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曾表示,由于內外貿市場環境不同,外貿企業在拓展內銷市場時面臨拓展銷售渠道難、生產線轉向難、品牌建設難等痛點。
“我們之前寫了一個標語:一心一意搞出口,聚精會神做地毯。”河南萊龍地毯有限公司的執行董事韓建立介紹,雖然已經做了二三十年的手工真絲地毯出口生意,可他們的品牌“天匠”,也只是近幾年才創立的。
品牌的培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對外貿轉內銷的公司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
談到未來的規劃,韓建立表示,已經開始著手規劃新媒體的宣傳團隊,加大自身的品牌推廣。
除了品牌建設,手工地毯的售后服務和保障也是一大盲區。國內消費者對于手工地毯的消費習慣還沒有完全養成,手工地毯的清洗、維修等周邊衍生店鋪少之又少,很多干洗店并不具備清洗手工地毯的能力,這些售后還往往要依賴廠家親自做。
冬天即將到來,西方國家的圣誕節也要到了,手工地毯需求旺季似乎來臨。疫情之后的手工地毯會好嗎?經歷過各種考驗的南陽手工地毯商們,在凜冬之后,或許會有新答案。
編輯:楊桂芳
統籌:趙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