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上午,抗戰老兵、百歲畫家楊乃寒追思會暨書畫作品回顧展在開封楊乃寒美術館舉行,楊乃寒生前好友、學生以及來自文化藝術界的人士近百人出席活動,追思楊乃寒同志一生抗日功勛和藝德風范。
河南省文史研究館、河南省美協、民革開封市委、開封市美協、民革開封中山書畫院等單位領導和嘉賓出席追思會。
楊乃寒同志于今年1月26日在開封逝世,享年104歲(虛歲)。楊乃寒是河南淇縣人,生前長期居住在河南開封。年輕時曾就讀于國立杭州藝術藝??茖W校,師從潘天壽先生,后又投筆從戎,參加過武漢保衛戰和長沙會戰等,后又被編入中國遠征軍轉戰于緬邊一帶。國內為數不多的百歲畫家,河南省文史館館員、河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畫研究院研究員、中央文史館書畫研究員。
本次回顧展,共展出楊乃寒先生生平創作的部分精品六十余幅。開封市美協主席劉艷會在談到楊乃寒先生時表示,楊乃寒先生在百歲之后仍然堅持作畫,直到臨終仍不愿放掉手中畫筆。他的畫風獨特、涉獵廣泛,山水、花鳥畫都有所建樹,且在構圖、設色及筆墨技法等方面均有獨到見解。
河南大學美術學院教授、著名畫家丁中一曾評價楊乃寒作品時說,楊乃寒雖歷經滄桑,其畫卻未見曾因為火煉和水溺之撼人經歷留痕,其畫溫文平雅,用筆松緩不疾,若有孩童涂鴉之態,雖時露吳昌碩筆意卻終無吳畫之重澀氣息,平穩淡定,隨心而為,一派舒坦和愜意,令人神往和銘記。
楊乃寒美術館館長萬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楊乃寒先生一生雖歷經滄桑卻意志不衰,他用畫筆描繪著生平的色彩。楊老師此時離開了我們,同時他也把畫作留給了我們。每當看到這些作品,總會想起他的音容笑貌,為人處世之道。
據悉,本次作品回顧展將常年在楊乃寒美術館展出。
【作品賞析】

借物抒情,借物言志,是中國畫的一個重要傳統,畫家的抱負、智慧和趣味從其作品便可見。楊乃寒先生認為國畫的至高境界是中國古典哲學易理的再現,即天地陰陽之道在畫作中關系的演繹。比如畫梅,有主次、強弱、大小、濃淡、黑白的對比,畫竹、蘭、菊、荷等也超不出中國哲學易理的范疇。
在師法傳統、師法心源的同時,楊老先生也非常注重師法造化。他常年堅持寫生,金陵龍梅、凌霄小雞、紫藤、荷花、壽桃、群蝦、牡丹、秋菊、螃蟹、麻雀、水仙、白菜、絲瓜等作品幾乎都是從大千世界而來。
在繪畫過程中,楊老先生以其慧眼、靈心、巧手和禪理,以生活為原型,以自然為底版進行創作,使作品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因而使得他的畫作更具有了引人共鳴的藝術穿透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