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河南商報記者從鄭州市商務局獲悉,今年鄭州進出口額已經突破4228億元,提前一個月完成2020年外貿目標。
【突破】鄭州進出口額前11個月達4228.4億元
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突然爆發并在全球快速蔓延,給全球貿易帶來重大沖擊,外貿發展形勢嚴峻復雜。面對嚴峻形勢,鄭州市圍繞“六穩”“六保”中心任務,著力減輕疫情影響,有序推動外貿企業復工復產,幫助外貿企業提振信心、開拓市場、攻堅克難,力促鄭州外貿逆勢而上、持續向好。
據海關統計,1-11月,鄭州市進出口完成4228.4億元,同比增長13.5%,分別高于全國、全省11.7和2.1個百分點,提前一個月完成2020年的目標。其中,出口2534.2億元,增長5.9%;進口1694.2億元,增長27.3%。進出口占全省總額的73.6%。
據鄭州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市商務局將持續以鄭州出臺的三個穩外貿文件為工作抓手,加強對外貿企業的服務,落實好“服務官”制度,做好二手車出口試點城市工作,支持好鄭州外貿企業出口轉內銷,培育好鄭州市外貿新的增長點,擴大外貿規模,優化外貿結構,持續推動鄭州市對外貿易創新發展。
【探因】五大方面推進,鄭州外貿逆勢向上
能夠逆勢增長,鄭州外貿工作有哪些抓手?
據了解,今年鄭州圍繞強化企業服務、加強政策支持、助力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持續培育增長點、推動外貿新業態發展等方面,積極推進。
在強化企業服務方面,年初,面對疫情影響,迅速出臺關于復工復產、穩定外貿發展的系列政策,開展“三送一強”活動,落實“服務官”制度。成立富士康復工疫情防控工作專班,調撥口罩150萬只,協助富士康加快建成3條日產能15萬只的口罩生產線。加強對重點外貿企業的調研,通過電話了解、問卷調查和實地調研等形式,跟蹤了解鄭州重點外貿企業在訂單執行、用工保障、原材料供應、物流通關、流動性資金等方面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制定企業融資、用工、物流等需求清單10余份,涉及外貿企業100余家。積極推動醫療物資出口,組織39家企業申報商務部醫療物資出口企業“白名單”,其中7家醫用口罩企業、4家檢測試劑企業(全省共有5家)被納入“白名單”。
在加大政策支持方面,去年以來,為促進外貿高質量發展,鄭州相繼出臺了《鄭州市人民政府關于支持外貿外資外經企業穩定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鄭政〔2019〕26號)、《鄭州市出口退稅資金池管理辦法》(鄭政〔2019〕27號)、《鄭州市“外貿貸”融資業務實施方案》(鄭政〔2019〕28號)三個文件,這些政策措施的落地實施為外貿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有力推動了鄭州外貿進出口持續向好。特別是“外貿貸”和出口退稅資金池業務的開展,為鄭州外貿企業解決融資難、資金周轉時間長等問題提供了幫助。此外,鄭州陸續開辟鄭州至首爾、列日、東京、紐約等跨境電商包機航線,截至11月30日,累計飛行超過670班次,貨物運輸量超過4.4萬噸,產品覆蓋歐美30余國,服務跨境電商企業近400家。
在助力開拓國際市場方面,為幫助企業及時掌握最新國際動態,積極采取應對措施,通過網絡課堂、微信客戶端等形式,組織企業參加線上培訓課堂38次,內容涵蓋網絡推廣、國際物流、出口信保、外匯結算等,鼓勵企業創新思路,充分利用國家“一帶一路”等戰略優勢,開拓新的海外市場。今年以來,鄭州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以及金磚國家進出口同比增長均在40%以上。組織900余家企業單位、2620人參加第三屆進博會,在河南交易團采購需求發布暨現場簽約會上,鄭州市簽約項目6個,金額達36.1億元;展會現場成交額達5.65億美元,占全省成交額的36%。組織439家外貿企業參加廣交會網上交易會,占全省的40%。為我市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搶抓國際訂單,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持續培育增長點方面,通過實地走訪外貿企業、組織外貿企業申報、加強材料審核等一系列方式,加快培育外綜服企業。目前,鄭州國際陸港、河南開元國際等16家企業已被認定為省級外貿綜合服務企業,進一步加強對我市外貿企業的服務,推動外貿企業更好的走向國際市場。近期,商務部、公安部印發《關于擴大二手車出口業務地區范圍的通知》,確定鄭州市等20個地區為全國第二批開展二手車出口業務地區,二手車出口業務的順利開展,將進一步培育鄭州外貿新的增長點,促進鄭州外貿更高質量發展。
在推動外貿新業態發展方面,新培育創建金水“一帶一路”經貿產業園等省級跨境電子商務示范園區4家,省級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培訓暨企業孵化平臺1個,進一步提升線下產業承載力。開展出口監管試點,強化口岸和跨境電商業務現場聯動配合,確保貨物通關“零延時”。設立零售進口退貨中心倉提升消費體驗。實現退貨業務集中在同一園區范圍內的集約式倉儲,跨境商品退貨周期由20天壓縮到5天。舉辦第四屆全球跨境電子商務大會,發布了《中國跨境電商綜試區城市發展指數報告(2020)》,搭建了一個高水平對外開放平臺,現場達成了6個重點項目現場簽約,總投資63.7億元。(編輯 吳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