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城鄉被評為全國文明村鎮,作為村民我感到非常自豪!這幾年,團城鄉的發展,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希望我們鄉發展得越來越好,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12月12日,魯山縣團城鄉村民范欽憲高興地說。
移風易俗,倡樹文明新風
行走在團城鄉,感受到的是濃厚的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該鄉倡樹文明新風,推進移風易俗,打造精神高地,每個村都建設精神文明文化墻,將黨建、脫貧攻堅、鄉風文明、美麗鄉村建設等內容生動形象的體現在文化墻上,既扮靚了美麗鄉村,又豐富了農村精神文化生活。
該鄉把新時代鄉風文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內容編入新的《村規民約》中,督促各村成立“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孝善理事會”等民間團體組織,采取得力措施,引導村民自發倡樹文明新風。
隨著外出務工潮的興起,團城鄉的留守老人不斷增加,這些老人大多無人照料、情感空虛、精神文化生活匱乏。該鄉在充分調研和征求意見的基礎上,把全鄉各村德高望重、善于解決農村復雜問題的老年人聚在一起,成立了團城鄉“老年互助協會”,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使老人們之間相互有個照應。
此外,該鄉還鼓勵和支持民間藝人、能人創作文藝作品,先后編排《扶貧花開頌團城》、《家鄉新貌》、《孝雙親》等節目,在每月的農歷初九、十九、二十九以及其它節假日,組織表演隊伍,深入各個行政村、敬老院集中開展文藝展演活動,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愛心救助,溫暖困難群眾
團城鄉吸收有理發、焊接農具等實用技藝的人員30余人,成立團城鄉“夕陽紅”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在全鄉11個行政村巡回為貧困、孤寡老人提供理發、焊接農具等志愿服務,累計服務群眾8300余人次。
設立愛心超市,解決低保戶、五保戶、空巢老人面臨的實際困難。引導民間組織募集現金8萬余元、棉被250條、衣服1100余套、鞋300余雙,救助了260余名兒童、300余戶貧困家庭。在每年春節、老年節前夕,該鄉都會籌措資金為生活困難的老年人、特困戶、殘疾人購置大米、食用油、棉被等生活用品。
該鄉以學校為陣地,建立貧困留守兒童檔案和聯系卡制度,學習上優先輔導,生活上優先照顧,活動上優先安排,為他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榜樣教育。定期表彰自強留守兒童,開展人文關愛活動,教職工結對幫扶貧困留守兒童,發動每個學生互助互愛,保障全鄉100余名貧困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
“我們將把文明村鎮創建與鄉村振興緊密結合起來,著力完善長效機制,抓好文明培育,開展志愿服務。讓人人文明、處處文明成為團城一道亮麗風景。”團城鄉鄉長溫海洋說。(編輯 吉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