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眾所周知,仰韶文化因最早發掘的河南省澠池縣仰韶村遺址而得名。這其中,仰韶文化彩陶以其絢麗的色彩、豐富的裝飾紋樣和優美的造型著稱于世。仰韶文化不僅僅憑借彩陶反映當時社會生活強烈的歷史民族文化特征,還在世界的歷史文化藝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彩陶藝術是我國藝術史上不可忽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新石器時代開始的仰韶文化、馬家窯文化的彩陶再到龍山文化的黑陶,不斷推動著彩陶紋飾向前發展,原始先民將對大自然的熱情與感悟注入彩陶紋樣中,通過彩陶裝飾圖案與實用器具的完美結合,展現當時與人類息息相關的生活環境。原始彩陶豐富多變的紋樣,體現出單純、自然、純粹的生活向往。

仰韶文化的彩陶藝術,各個發展階段有著不同的紋樣、風格和構圖特征。根據時間、地點的不同,仰韶文化彩陶器的造型與紋樣分為半坡類型、廟底溝類型、西王村類型、后崗類型、大司空類型、大河村類型等不同的類型,其中半坡類型和廟底溝類型的彩陶藝術成就最高。廟底溝類型的典型彩陶器為卷唇曲腹盆和斂口曲腹碗,紋飾主要施于曲腹以上圓鼓的肩部,且多用曲弧形裝飾,側視之則呈球體,線條的曲弧度也顯得較大。紋飾以圖案為主,常以弧線、弧邊三角、勾葉、圓點及曲線組成二方連續的帶狀紋飾,環繞器壁,絢麗多彩,還有各種姿態的鳥紋、魚紋和蛙紋。
彩陶紋飾具有完善的裝飾圖案特點,在每一個時代都被裝飾藝術所追捧,以其穩重、厚實的造型,和諧流暢、勻稱的線條,豐富著人們的視覺感受。古代先民在長期的勞動、實踐及生活體驗中,將觀察到的事物及感受反映到彩陶器中,豐富生活器具的同時,也傳遞出古樸的文化精神。故此,彩陶紋飾具有這幾個基本特征:動植物的蛻化演變而成;圖騰;彩陶的造型決定彩陶裝飾紋樣的部位;彩陶紋樣裝飾一般為對稱形。仰韶文化的彩陶紋飾,早期以紅底黑彩或紫彩為多,中期盛行先加白衣或紅衣為底,再繪黑色、棕色或紅色的彩紋,有些黑彩還加鑲白邊,十分美觀。彩陶紋飾構圖精巧合理,色彩絢麗多變,與優美的器物造型相結合,成為中國原始藝術創作的范例。

(河南商報記者劉開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