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在洛寧縣上戈鎮柏樹咀村,沐浴著冬日的暖陽,一場別開生面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進基層宣講活動正在舉行。“百姓宣講團”成員全國勞模李應賢、脫貧致富標兵張文龍,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為當地群眾奉上了一場沾著泥土香、帶著人情味的理論學習盛宴。
為了讓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飛入”尋常百姓家,讓群眾入腦入心,該縣下足“繡花”功夫,通過創新宣講內容、豐富宣講形式,以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理論宣講,真正讓讓老百姓聽得懂、學得會、悟得透。
創新宣講內容,讓理論宣講煥發新生機
“我和大家一樣都是農民,用咱們的土話說就是修理地球的,在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引領下,咱普通農民要想做好本職工作就得轉型,努力當一個職業新型農民。”全國勞模、林果專家、“沙梨王”李應賢的一席話,引得臺下一片叫好聲。
李應賢是洛寧縣馬店鎮關廟村人,1982年退伍返鄉后,歷經10余年培植出了“金珠沙梨”,如今金珠沙梨已成為洛寧縣百姓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搖錢樹”,李應賢本人先后榮獲“全國鄉村優秀致富帶頭人”、“出彩河南人之首屆最美退役軍人”,“河南省脫貧攻堅創新獎”等榮譽稱號,今年又獲得“全國勞模”榮譽稱號。
他用樸實無華的語言,將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融入自己的創業歷程,群眾們聽得津津有味。當他講到創業之初睡雪窩、啃野果,嘔心瀝血培育金珠沙梨時,群眾們緊閉雙唇、飽含熱淚;當他講到自己的勞動成果由于沒有及時申請知識產權而面臨著被人盜取的風險時,群眾們雙拳緊握、怒目圓睜;當他講到要用實際行動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時,臺下的群眾無不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面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洛陽副中心城市和都市圈建設的新形勢、新任務,該縣讓身邊人講身邊事,用身邊事激勵身邊人,結合脫貧攻堅、項目建設、污染防治等中心工作,深入解讀內涵,準確把握外延,將大道理蘊含在小故事中,不僅做到全面準確、科學權威,保證宣講的基本內容、基本觀點與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一致,還使全會精神帶著“土味”“情味”“鮮味”,以一種更加接地氣的方式,走進田間地頭、深入百姓心中,讓理論宣講煥發出勃勃生機。
五種宣講形式,唱響理論宣講“協奏曲”
“做好理論宣講工作要對癥下藥、有的放矢,面對黨政機關的工作人員,就要講的全面透徹、深入淺出,有針對性和指導性;來到田間地頭面對的是廣大群眾,就要追求接地氣、鄉土味,與群眾“零距離”的交談,用最樸素、易懂的語言,將黨的聲音傳遞給廣大農民。”洛寧縣委宣傳部副部長宋延軍說,為了讓理論宣講深入人心,實現全面覆蓋,洛寧縣通過專家示范引領、領導率先垂范、干部持續跟進、百姓全面出動、文藝增光添彩五種宣講形式,形成了一套全方位、立體化的宣講體系,讓干部群眾能從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宣講中,凝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團結力量。
據悉,該縣邀請河南科技大學、洛陽師范學院、市委黨校等院校專家學者在全縣進行示范性宣講,現場解疑釋惑;縣、鄉兩級領導干部以身作則,結合“脫貧攻堅大走訪”活動,深入鄉村帶頭宣講,自覺當好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宣傳者、實踐者、推動者;縣直機關、企業持續跟進,同群眾開展面對面、互動式的宣講,推動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走進基層、走進群眾。并成立了百姓宣講團、青年宣講團、巾幗宣講團、科技宣講團、老干部宣講團,切實將全會精神傳進千家萬戶、送到田間地頭。
同時,該縣還大力開展“理論+文藝”宣講,積極運用新媒體開展形式多樣的宣講,打造一批內容鮮活、形式新穎、群眾愛聽愛看的快板、小品、微視頻、H5等理論宣講產品,使黨的理論傳播更具吸引力和穿透力。
目前,洛寧全縣上下掀起了學習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熱潮。該縣主要負責人說,下一步將繼續扎實完成“規定動作”,創新做好“自選動作”,力求宣講普及全面覆蓋,學習研究深入透徹,各項工作務求實效。通過理論宣講,引導廣大干部群眾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以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卓有成效的實際行動,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為洛陽市建設副中心城市增光添彩。(首席編輯 華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