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河南商報記者從河南省省立醫院獲悉,由該院自導自演的公益短視頻《我不是神醫》,從全國各條戰線推選的4354部微電影中脫穎而出,被評為第四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微電影(微視頻)一等獎。

【恭喜!醫院自導自演公益短片榮獲一等獎】
據了解,本次活動由中央宣傳部宣傳教育局、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集團)聯合舉辦,旨在聚焦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聚焦講好抗疫故事、弘揚抗疫精神,鼓勵和引導人們特別是青少年參與微電影創作,以精彩的人物故事、鮮活的鏡頭語言,形象生動地傳播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活動自2020年5月開展以來,共收到社會各方面報送的作品4354部。征集工作結束后,由相關領域專家學者組成的評審組對征集到的作品進行評審,評選出優秀作品134部、優秀單項5個、優秀組織單位12個。
由河南省省立醫院自導自演的公益短片《我不是神醫》榮獲一等獎。
此短片創作靈感來源于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健康中國戰略”,以醫生的視角,串聯起一個個典型故事,從細微之處呈現加班、熬夜、應酬等不良生活習慣所造成的種種危害,警示人們醫生并不是“神”,向公眾傳遞“守護健康,從我做起”的理念,感人肺腑、發人深省。
【獻禮首個“中國醫師節”】
醫護人員化身“演員”拍公益短片
2018年8月19日,是首個“中國醫師節”。這是當年醫療衛生系統的大喜事,從省市衛生行政部門到全省各家醫院,都籌備了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而在河南省省立醫院,慶祝首個“中國醫師節”的方式卻與眾不同。
醫院相關負責人表示:“之前我們就在考慮,我們不能只是過個節,應該做些有意義的事情,讓自己做的事情帶來更多的社會意義,幫助更多的人。”而醫療人最大的價值是傳遞健康。
據了解,當時恰逢口碑爆棚的電影《我不是藥神》公映,這給了主創人員靈感:緊貼影片的社會效應和價值形態,向公眾傳遞“關注健康”的理念。
說干就干,一幫沒有視頻拍攝經驗的醫生開始了“一段特殊長征”。
《我不是神醫》公益短片中出現的8個角色,全部由河南省立醫院的一線臨床醫務人員親身上陣飾演。雖然全體演員都是首次“觸電”,但一幕幕生活中的典型場景,一個個職業生涯中的經驗積累,使得他們表演起來無比生動自然。
終于,歷經10多天的緊鑼密鼓,由醫院員工自主籌備、創作、拍攝的公益短片《我不是神醫》正式完成。
【時隔兩年多時間】
《我不是神醫》再一次“回歸” 傳遞健康
深夜開會的白領,錯過父親急救入院時母親急切的電話;
衣冠楚楚的商務精英,前一刻還在車上打著點滴,后一秒吞著藥片堅持在飯局上應酬;
天天加班的青年醫生,始終缺席女兒成長歷程中的重要時刻;
時刻盯著手機搶單的外賣小哥,在送餐途中發生意外……
當他們最終在醫院相遇,聆聽醫生發自內心的告誡,“人生沒有如果,只有后果和結果,我不是神醫,請關愛自己”。
對于河南省省立醫院來說,這部短片不僅是向首個“中國醫師節”的獻禮,也是他們給予自己、給予公眾的一份特殊禮物:“我們選取日常生活中的幾類典型場景,隨著情節的遞進達到高潮,最終幾路人馬在醫院急救室相遇,以醫生的視角表達出影片的主題‘我不是神醫,請關愛自己’。”
哪怕時隔兩年多的時間,《我不是神醫》中的一幕幕依舊是許多人生活的縮影,但多一個人看到,就能多一份“警醒”。
河南商報記者在騰訊視頻上看到,《我不是神醫》的播放量已達到7.5萬次,醫院希望通過這樣的短片,能讓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健康的重要性,自覺守護健康。“我不是神醫,請關愛自己。”(編輯 吳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