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張恒
河南商報記者從中原農險獲悉,2020年12月30日,河南省蘋果“保險+期貨”試點項目理賠儀式暨總結交流座談會在三門峽市召開,蘋果“保險+期貨”試點項目2503名承保戶全部獲得理賠,戶均賠款4080元,理賠總額1021.21萬元。

試點“保險+期貨”,蘋果“鍍”金
今年8月,河南省財政廳、鄭州商品交易所聯合印發蘋果“保險+期貨”試點方案,項目在三門峽市陜州區落地,由中原農業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聯合海通期貨、永安期貨、國泰君安期貨與新湖期貨承辦,試點期限兩年。目前,第一年試點工作進入理賠和總結階段。
三門峽蘋果面積約174萬畝,年產量186萬噸,位居全省第一,產值達36億元以上,是我國“黃土高原蘋果優勢生產區”的主產區之一。陜州區25萬畝,是全國55個優質蘋果基地縣,蘋果種植已成為當地貧困戶家庭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但作為經濟支柱的蘋果面臨風災、雹災、凍災、旱災等自然風險,以及價格下跌的市場風險。
“今年果價跌了也不怕,因為樹上套著袋的蘋果已經鍍了一層’金’。”陜州區西張村鎮石原村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尚文峰介紹,他的合作社有成員200多戶,蘋果“保險+期貨”試點工作開始后,他便對合作社成員進行宣傳講解,鼓勵引導社員積極參保,最終投保面積964.1畝。根據蘋果期貨保險的保險責任,總共得到理賠款58.8萬多元,他們合作社成了首批嘗到蘋果“保險+期貨”試點項目甜頭的種植戶之一。
戶戶獲理賠,果農有了“雙保險”
據中原農險副總經理雷廷軍介紹,首批試點項目共承保蘋果現貨30117噸,覆蓋蘋果種植面積16732畝,承保2503戶,每畝保額達1.35萬元。其中,貧困戶次占比72.39%,面積6350畝。截至目前,所有承保農戶賠案已全部結案,賠付總額為1021.21萬元,賠付戶次2503戶,受益戶次率達100%,畝均賠款610.34元,戶均賠款達4080元,相當于為陜州區果農提供0.34元/公斤的直接價格補貼。
記者從中原農險了解到,普通的蘋果保險責任主要預防傳統的自然災害風險,每畝保額3000元左右。蘋果“保險+期貨”試點項目將每畝的保險金額從3000元提高到1.35萬元,保障水平提升了450%。地方特色蘋果種植保險與蘋果“保險+期貨”的聯合開展,使得試點地區農戶獲得自然災害和市場風險“雙重保險”。
從保費方面看,蘋果價格保險保費農戶僅自繳10%(其中貧困戶自繳保費由市縣財政解決),鄭商所補貼800萬元,其余部分由各級財政共同承擔。根據此次試點規模,省、市、縣三級補貼資金356萬元,使2503戶蘋果種植戶獲得2.27億元的風險保障,財政資金補貼效應放大了64倍。蘋果保障價格達3.76元/斤,在扣除3000元/畝的種植成本后,可鎖定農戶種植蘋果每畝純收益過萬元。財政支農的效應和效率得到了顯著提升。
有效防返貧,放大增信功能
農業保險在精準扶貧體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保險+期貨”模式上的創新有利于發揮農業保險助推力的作用,是扶貧防貧工作難點的重要突破口。貧困戶任百廷投保的8畝蘋果獲得理賠款4882.72元。和普通種植戶與合作社不同的是,他自繳的10%保費是由市縣財政負責的。
統計數據顯示,本次試點承保覆蓋72個村,貧困戶占比72.39%,統籌兼顧蘋果優勢生產區和貧困種植戶。在此次理賠中,貧困戶戶均賠款達2140元,達到全國脫貧收入標準線的50%以上,為貧困戶穩定脫貧、防止返貧提供了可靠的資金來源。
在實現產業振興與脫貧攻堅有效銜接的同時,蘋果“保險+期貨”還通過放大增信功能實現產業兜底保障與動能激活的深度融合。
據介紹,中原農險聯合陜州區政府、中原再擔保集團、陜州農商銀行開展的“四位一體”合作融資模式,由陜州區政府設立2000萬元的風險補償金,為陜州區貧困戶、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的農業龍頭企業、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以及開展“非貧困戶帶貧1+1”模式提供小額貸款。
據介紹,該模式具體方式為,政府對貧困戶實行全額貼息,保險和擔保機構合計僅收取1%的保費,實現保險、銀行、期貨、擔保四種金融工具聯動,以產業發展全面推進陜州脫貧攻堅工作,切實發揮金融扶貧貸款作用。
統籌:趙強
編輯:張恒

編輯:張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