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著學生出去看病拿藥,替他們墊錢,真心付出贏得學生的喜愛。
她是誰?她有著怎樣的故事?
今天河南商報《出彩教育人》欄目走進漯河市臨潁縣城關鎮第一中學,認識一位用心用情關心每一位學生的老師—符雪芬。
河南商報記者 李志遠 /文 受訪者/供圖
【受傷后依然堅持上課】
2012年10月份的一天,符雪芬不小心從梯子上滑落下來。醫生給出的診斷結果是右胳膊脫臼和胳膊肘骨折,建議她在家好好休息。
符雪芬說,當時一聽就懵了,第一反應是:“在家休息,學生怎么辦?”
一旁的愛人在聽到符雪芬的話后非常生氣,略帶責備地說:在家好好休息,不要去上班,地球離了你就不會轉了嗎?”
話雖如此,但符雪芬知道,自己不能夠就這樣把學生放在一邊。
“學校和其他單位不同,我們沒有替補老師。另外,剛剛習慣我的學生們,他們會習慣其他的新老師嗎?”因為怕耽誤學生的課程,影響學生的進度,符雪芬謝絕了醫生建議。
經過包扎固定處理后,符雪芬老師強忍傷痛,又出現在她難以割舍的教室。
右手不能板書就用左手;不能騎車,就步行十幾里路去……總之,為了能夠站上講臺,符雪芬克服了一切困難。
“剛開始幾天,受傷的部位確實比較疼,但好在一上課,注意力就分散了。”符雪芬說。
看到老師受傷后還堅持上課,同學們紛紛給符雪芬送來了祝福,并且表示,一定會積極配合,認真上課。
看著一個個懂事的孩子,符雪芬心里很是欣慰,她覺得自己一切的付出和努力都是值得的。
而孩子們也真的很爭氣,在期末考試中以超過第二名六分的成績獲得第一名。
【管理班級她有自己的絕招】
一個好的班級必須是一個積極向上,有著一個核心力,凝聚力的班級。
那么,如何打造出這樣的班級呢?符雪芬老師有自己的絕招。
她認為,打造出這樣的班級,班主任起著重要的作用,“學生認可班主任,才能夠配合管理。”
符雪芬從生活中的細節入手,讓學生明白她在為他們辛勤的付出。
在課堂上,她是嚴師,教授學生知識;在生活中,她像媽媽一樣照顧學生,有的學生病了,她領著學生出去看病拿藥,替他們墊錢。
她認為,和學生相處,亦師亦友是最好的狀態。
“現在很多孩子會塞我兜里一個巧克力,一個棒棒糖,或者直接填我嘴里餅干。”符雪芬說,和學生平等相處,他們慢慢的就會喜歡上你。
而這種喜歡也會給教學管理帶來很多方便。
“每個學生都是懂得感恩的,都會慢慢信服你,要求他們做到的,我自己做到了,他們沒有理由不聽話的。”符雪芬說。
【讓后進生變得積極主動】
如何讓后進生變得積極主動?
一直以來,符雪芬都認為每個學生都是家長的寶貝,他們都希望孩子成才,作為老師,教給學生的不只是知識,還有做人做事的道理。
對于后進生來說,更是如此。
“這些孩子實際都是有善的一面,可是由于家庭或者社會、朋友的原因,讓他們全心的投入到學習中來。”符雪芬說。
符雪芬認為,這些孩子因為受到家長的冷落,慢慢變得自卑,甚至墮落,在這個時候,如果給予他們多一些關注,給他們一個鼓勵的動作或者一句溫暖的話,他們可能有所改變,會積極參與班集體的活動中。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符雪芬也做出了很多的嘗試。
如刷抖音的時候,她會把勵志、家長辛苦掙錢的視頻都下載下來,在教室給學生播放,凈化學生們的心靈,激發學生們的學習熱情。
同時,學生努力讀書學習的背影,符雪芬也會用手機記錄下來發給家長,讓家長及時給予學生肯定和褒獎。
就這樣,慢慢地,在符雪芬老師的引導和激勵下,班內后進生們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上課認真聽講了,作業按時完成了。”(編輯:劉夢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