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快!老人患的是缺血性急性腦卒中,立即為老人開辟溶栓綠色通道,溶栓小組做好一切準備……”2月16日上午9時許,在郟縣中醫院腦病一科,科主任師衛中正在緊張有序的組織科室醫護人員為一位85歲高齡的缺血性卒中患者靳翠某進行緊急搶救。
正在搶救現場陪護的患者女婿張先生說,母親平時患有高血壓、冠心病,三年前曾因腦梗塞治愈后,導致身體右側活動不便,一直處于生活半自理狀態。
緊急:耄耋老人突發異恙,醫院及時施救轉危為安
今年春節前夕,家住郟縣縣城的張先生和妻子秦某把老人從兄弟家接到自己家過春節。大年初五(2月16日)早上6時30分許,老人向平常一樣起床方便后,喝了兩杯溫水又躺下休息了。早上7時30分許,當秦彩某來到老人臥室時,發現母親半躺在床上,面部表情“癡呆”,兩眼斜視,嘴巴也歪了。
平時掌握了一點健康養生常識的秦某,馬上把自己的一只手放到母親左手心,呼喊母親用力握緊自己的手指,在再三呼喊請求無任何效果的情況下,秦某初步判斷,母親定是又突發了腦梗,于是,秦某一邊緊急為老人實施腳拇指針刺出血等急救措施,一邊讓丈夫張先生趕緊打120急診電話。
郟縣中醫院急診科接到120的急救指令后,立即派出急救車輛前往張先生家中,車上醫護人員根據張先生描述的患者癥狀,初步判斷老人有可能患上了腦卒中,考慮到腦卒中患者生命“三小時黃金期”,車上醫護人員又及時與醫院腦病一科主任師衛中聯系,請求專科醫師做好“與時間賽跑”的救護準備。
上午8時許,當靳翠某老人抵達郟縣中醫院腦病一科時,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現任河南省神經內科委員會委員、河南省卒中委員會委員、河南省中西醫結合腦心同治委員會常務委員、平頂山市中西醫結合神經內科委員會常務委員的師衛中已經與科室的同志們“一級戰備”地等待接診老人。
“靳翠某老人到醫院時,已經神志不清,雙眼向右側凝視,完全失語,左側肢體不能活動。”師衛中說,經急查腦部CT,未見出血,初步評估,老人患上了缺血性腦卒中。但是,患者年齡偏大,基礎病較多,溶栓易出現并發癥。怎么辦?
面對溶還是不溶的兩難選擇,師衛中與科室醫護人員分析認為,在醫院與家屬爭分奪秒情況下,患者發病時間尚短,在溶栓“黃金時間”窗口,老人雖年事已高,如果不積極處置,患者將面臨失語、癱瘓、生活不能自理等問題,應該給予溶栓治療。
經與患者家屬快速緊急溝通后,當天上午9時許,靜脈溶栓小組立即啟動了靜脈溶栓流程,靜脈通路打開,藥物緩緩進入,完美控制血壓……在緊張有序的氣氛中,溶栓1小時后,患者左側肢體已經能抬起來了,溶栓3小時后,左側肢體完全恢復,患者說話了,神志也清醒了。
提醒:一定要“正視卒中,卒中可防可治”
正月初六(2月18日)早上,當師衛中帶領醫護人員查房時,靳翠某老人已經恢復到此次病前的狀態了。張先生緊緊地抓住師衛中的手說:“昨天上午溶栓后,下午老太太的狀態就很好了,這多虧了咱中醫院采取的措施得當!”
“今天早上母親還和往常一樣喝了一碗稀飯。謝謝師主任!是咱中醫院給了俺母親第二次生命。”秦某感激地說。
據了解,腦卒中俗稱腦中風,是一種突然發病的腦血管循環障礙性疾病,患者往往突發言語不利、口角歪斜以及肢體麻木等癥狀,病情發展迅猛,會造成患者偏癱甚至危及生命。2018年5月,郟縣中醫院成立了腦卒中防治中心,是融合急診科、腦內科、腦外科、重癥醫學科、影像診療等多學科、多專家的“腦卒中中心”。該卒中(腦血管病)中心肩負著郟縣腦血管病患者的“黃金三小時”的靜脈溶栓再造任務以及全縣重癥腦血管病患者的搶救治療任務。
郟縣中醫院“腦卒中中心”還是中國卒中中心聯盟單位,同時是平頂山市卒中中心郟縣分中心。為更好的護佑患者身體健康,在上級卒中學會和上級醫院關心支持下,郟縣中醫院在卒中(腦血管)中心建立了急性腦梗死溶栓課題組,積極整合醫院多個科室優質資源,建立了規范、完善的急性腦卒中“綠色通道”和應急預案,實行24小時全天候值班,實現了腦梗死3小時內靜脈溶栓再灌注,有效降低了卒中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殘率,大大提高了腦卒中患者的生存質量。
據師衛中介紹,85歲的靳翠某老人是郟縣中醫院腦卒中救治中心組建以來,實施靜脈溶栓年齡最大的一位患者,再次刷新了醫院靜脈溶栓的紀錄。
師衛中提醒腦卒中患者或患者家屬,一定要“正視卒中,卒中可防可治”,前提是要樹立“時間就是大腦,時間就是生命”的觀念。關鍵要牢記“黃金三小時”,3小時內卒中能得到有效處理(靜脈溶栓),可以大大提高治愈率,減少致死致殘率。 (編輯 施尚景 劉夢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