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學習雷鋒紀念日到來之際,中宣部命名了第六批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鄭州市公共交通集團第四運營公司205路車長徐亞平榜上有名。
這位頗具人情味的車長,言辭間春風化雨,所有過往皆在205路公交車的起點與終點間。雷鋒所做之事似乎也沒有特別大的“動靜”,卻能讓人記住他,徐亞平握緊方向盤,似乎正馳往同一個方向。
在鄭州公交界,徐亞平還真是個“腕兒”
徐亞平的知名度有多大?你在205線路上問問乘客,他們會說,205路公交車長,服務最好的那個,你不認識?
為何知名度如此之大?那還要從那句“您好”說起。2001年,鄭州公交IC卡自動售票系統啟動,售票員在車上的“吆喝”成為過去,除了電子報站,鄭州公交集體“無語”。
電子報站雖方便,但總覺得少那么點人情味,徐亞平便決定對每位乘客親口說一句“您好”。“您好,歡迎乘坐205路!”“小朋友,注意安全!”“老人家,您慢點走。”“抱小孩的同志,請當心!”這幾句話,讓大家伙兒記住了他。這句話,徐亞平每天要說上幾千次。
每當進站,徐亞平總是把車門對準老人,盡量不讓老人多走一步。看到行動不方便的老人,他立即下車攙扶,甚至背乘客上車。
為了乘客在乘車時更舒心,他總是提前一個多小時趕到單位。在出車前的這段時間里,他要把車里車外,都擦得干干凈凈。
旁人擦車,大抵是外車身,內地板,窗玻璃,這“三大件”擦完,就意味著收工。可徐亞平不這么干,每個車座位、上下車門臺階、駕駛室周邊,一個都不能少。
還有別人“夠不著”的地方:他的窗框縫沒有灰塵,他的后廂板(最后一排座位后,明眼看不到)從來干凈,甚至車輪轂內側都要纖塵不染。
隨著公交運營的發展,徐亞平對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不僅對本線路的沿途換乘和地理情況了如指掌,而且利用業余時間,熟悉其它線路的倒乘和經過的各大商場,做到對乘客有問必答、有求必應,被乘客譽為“活地圖”。
這樣的服務徐亞平堅持了19年,乘客們的親切稱呼他為“老人的拐杖、盲人的眼睛、外地人的向導”。
疫情期間,徐亞平志愿服務隊又派上用場了!
除了做好本職工作,徐亞平的大部分業余時間都用在了參加志愿服務活動上,2017年3月5日,鄭州公交四公司以徐亞平的名字冠名了“鄭州公交徐亞平志愿服務隊”。
志愿服務隊成立以來,經常穿梭于大街小巷,進站臺咨詢、引導排隊,福利院慰問孤寡老人,“能幫一把就幫一把”是徐亞平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打破了人們平靜的生活,在抗疫特殊時期,徐亞平沖在抗疫一線。他帶領“疫情防控志愿服務”小分隊,開始了一場抗擊疫情的愛心接力賽——用公交車作為運輸車給醫院運送水果。
2020年1月30日下午2點,公交“疫情防控志愿服務”小分隊的成員們來到東四環漢風路集合,他們統一佩戴口罩,對車廂進行無死角的消毒后,駕駛著公交車前往鄭州萬邦水果市場。
因為是緊急支援服務,當公交車抵達萬邦倉庫,已經是下午3點左右,而接下來大家還要將8噸水果裝上兩輛公交車,為了趕在天黑之前將水果運送到醫院,小分隊的成員們化身“搬運工”,將8噸貨物整齊的裝在了兩輛公交車上,一時間一股濃郁的蘋果香味縈繞在整個車廂。
當水果集裝箱裝卸到位后,成員們又載車前往河南省人民醫院和胸科醫院,全力支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
解決滯銷,徐亞平沖在前頭
疫情過后,瓜果蔬菜銷售受到沖擊,陷入滯銷境地。為了幫趙甜(化名)解決桃子滯銷問題,2020年6月17日,鄭州公交徐亞平志愿隊志愿者們冒著傾盆大雨幫助她采摘已經成熟的桃子。
由于前往桃林的路大車進不去,加上大雨,出桃林的唯一一條小路被積水淹沒,志愿者要騎著農用三輪車往返近一公里的“水泥”路,途中還要通過沒膝深的積水路段短短一上午,1000多斤桃子被志愿者采摘、分裝完畢,并整齊擺放在公交車里,桃子滯銷問題成功解決。
此外,中牟縣鄭莊村的番茄銷售也受到影響,在那里,每年靠上門采摘收購來消化番茄,今年因為疫情幾乎無人過問,因而造成滯銷。
得知這一消息,鄭州公交徐亞平志愿服務隊愛心接龍、上門采摘,為鄭莊村菜農鋪就了一條希望之路。
“86線路200斤”、“122線路300斤”、“B17線路150斤”……2月1日上午,鄭志愿服務隊拿著公交第四運營公司四車隊9個調度點17條線路的收購訂單,驅車來到鄭莊村上門購買村民們滯銷的番茄。
徐亞平回憶,“我們到大棚時,番茄都熟練,更有熟透的番茄掉在地上,看著真是心疼”。志愿隊的參與成功解決了番茄滯銷問題,菜農們十分感激。
鄭莊村菜農鄭歡(化名)表示,“春節馬上就要到了,盡管今年番茄的價格比較低,但若銷售不出去,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番茄爛在地里,這一年的心血就白費了。”
勞模工作室“老帶新”
與徐亞平志愿者服務隊一同成立的還有“勞模創新工作室”,以全國勞模205路公交車長徐亞平的名字命名。勞模工作室下設兩個小組,小組成員由榮獲省、市級先進模范的一線公交車長組成。
在勞模創新工作室內,有專門針對安全行車制作的道路模型。每當有新人入職,工作室成員都會組織專門的培訓,模擬道路行車,講解行車注意事項,傳授行車經驗。除此之外,徐亞平還采取現場教學,在車廂內手把手傳授服務經驗和技巧。
“有了這個工作室,新人就可以更加直觀的了解他們所跑的線路,從而更好地為乘客服務,也可以將雷鋒精神傳承下去。”徐亞平說。
徐亞平深愛著公交車司機這個職業,他說,“每當坐在駕駛員的位置,立馬就會精神飽滿,開開心心進入工作狀態。我會想,今天會遇到怎樣的乘客,他們身上又會有著什么樣的故事……只要握上方向盤,我心里就樂滋滋的。”今年,他又獲得一項新的榮譽:“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在工作崗位上的這份堅持,也在不斷延續。(編輯 吉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