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 肖風偉 通訊員 蔡麗
2月25日,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黃久生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據悉,這是黃久生繼“全國脫貧攻堅奉獻獎”后獲得的又一個全國脫貧攻堅類獎項。
2月25日,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黃久生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據悉,這是黃久生繼“全國脫貧攻堅奉獻獎”后獲得的又一個全國脫貧攻堅類獎項。
黃久生自幼家境貧寒,是鄉親們東家一碗飯、西家一件衣,拉扯幫襯著他們兄妹度過了人生最為艱辛的歲月。“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用行動報答父老鄉親成了黃久生的人生目標。17歲那年,他走出大山,北上鄭州打工。打工的第三個年頭,他省吃儉用終于攢下了3000塊錢,除了留點路費,全拿出來買成香蕉、核桃、大棗和的確良布,送給鄉親們。此后,他年年如此報答鄉親,捐建“晏崗希望小學”、資助貧困大學生、修建水泥路、安裝自來水、建文體廣場、建敬老院。
艱辛但充滿溫暖的童年生活和一步步實現心中夢想的打工經歷,堅定了黃久生一心跟黨走的信念和矢志為農民工引路、服務的信心。在工地上,他白天干活,晚上點著蠟燭鉆研建筑技術,先后取得大學、EMBA研究生學歷,成為了中建七局一公司項目部經理,也為鄉親們找到了一條致富門路。如今,他帶領的農民工從晏崗村擴展到了雙柳樹鎮、潢川縣、大別山區,從最初的幾十人發展到了現在的上萬人。
2017年9月,潢川縣駐鄭州流動黨員工作委員會成立,黃久生又被任命為書記,從此,全縣駐鄭州10個外建黨支部、386名黨員,全部納入統一管理。在他的帶領下,黨工委的戰斗堡壘作用不斷增強,每年引導40多萬農民工“高舉黨旗闖市場”,為家鄉帶回了6億多元勞務收入,惠及人口300多萬,幫助了22000名多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增收脫貧。
多年來,黃久生的項目走到哪里,就把產業扶貧帶到哪里,在家鄉潢川縣委支持下,黃久生持續深化“金橋工程”,發揮務工黨員與家鄉黨委、政府之間的橋梁作用,引導數百名外出成功人士返鄉創辦、領辦花木、食用菌、特色養殖等實體經濟120余家。
從吃“百家飯”長大的苦孩子到700多位孤寡老人“共同的兒子”,從17歲的農民工到建筑行業的“鐵軍”,成長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勞動模范、全國道德模范,30多年來,黃久生持之以恒地奮斗拼搏,以滿腔熱情回饋家鄉,回報社會,積極投身脫貧攻堅,用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大愛無疆的贊歌。 (編輯 吉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