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持 人 河南日報報業集團副總編輯 魏劍
本期嘉賓 全國人大代表、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宋虎振 省委黨校經濟學部副主任賀衛華
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號角催人奮進,“三農”工作重心發生歷史性轉移。總編有約邀請到全國人大代表、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宋虎振和省委黨校經濟學部副主任賀衛華,共同探討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內涵。

河南日報報業集團副總編輯 魏劍
打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組合拳扛穩糧食安全重任
主持人: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之首,而扛穩糧食安全重任是產業振興最重要的一個方面。近年來,河南是如何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發揮好糧食生產這個優勢的?
宋虎振:進入新階段,省委、省政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明確提出“十四五”期間鄉村振興要實現更大突破,農業農村現代化走在全國前列的奮斗目標。抓住耕地和種子這兩個要害,打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組合拳,推進建設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帶,確保糧食安全是推進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也是“十四五”時期農業農村現代化走在全國前列的重要標志。
我省作為農業大省、糧食生產大省、糧食加工大省,到“十三五”末,已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6910萬畝,糧食總產連續4年超1300億斤,2020年達1365億斤,再創歷史新高,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十四五”期間,我省將重點從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建設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帶等方面發力,扛穩糧食安全重任。
首先,要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的重要指示。抓住耕地這個要害,以高標準農田建設為重點,打好“藏糧于地”組合拳。

全國人大代表、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 宋虎振
一要堅決守住耕地紅線。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確保耕地面積穩定在1.2億畝以上,確保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1.6億畝以上。二要建好管好高標準農田。重點在國家劃定我省的7841萬畝糧食生產功能區和1034萬畝重要農產品保護區,布局建設高標準農田,力爭“十四五”期間,再新建2000萬畝、提升2000萬畝,使全省高標準農田達到8000萬畝。三要提升耕地質量。高標準農田既要建好管好,又要用好,發揮其在糧食穩產高產上的支撐作用。進一步提升耕地質量是“十四五”時期的重要任務,我們將綜合運用農業措施,加強耕地質量建設。
其次,要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要堅持農業科技自立自強,加快推進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重要指示。抓住種子這個要害,以建設種業高地為重點,打好藏糧于技組合拳。
一要打好種業翻身仗。農業現代化,種業是基礎,我省是種業大省,但還不是種業強省,“十四五”期間,我們將按照國家統一部署,加快構建種業創新體系,全面提升自主創新、企業競爭、供種保障和依法治理四種能力。二要加強技術集成應用。圍繞糧食從品種到收獲生產全過程,深入開展糧食作物綠色高質高效行動,大力開展高效節水灌溉示范區創建,實施好有機肥替代化肥、旱作節水等項目,提升生產標準化水平和單產水平。三要提升裝備和信息化水平。推動農機化向全程全面、高質高效發展,提升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依托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快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化技術的應用,提升糧食生產信息化水平。
再次,要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要發揮自身優勢,抓住糧食這個核心競爭力,延伸糧食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不斷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的指示要求,大力建設我省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帶。
一要大力發展新型經營主體。率先在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保護區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質量提升整縣試點,整縣推進家庭農場示范創建,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加快發展糧食生產適度規模經營,提高標準化、組織化程度。二要推進糧食產業“三鏈同構”。優先把優質專用小麥示范縣、綠色高質高效農業示范縣、現代農業示范區等重大項目載體向糧食生產功能區布局,加快構建現代糧食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提升糧食產業現代化水平。三要打造豫農優品。堅持綠色興農、質量興農、品牌興農,推動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

省委黨校經濟學部副主任 賀衛華
多措并舉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主持人: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從打贏脫貧攻堅戰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應當如何實現有效銜接?
賀衛華: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不是換“頻道”,而是對“頻道”的改造和提升。二者的銜接是“終點”與“起點”的銜接,是“戰役”與“戰略”的銜接,是“承上”與“啟下”的銜接。二者有效銜接的涵義,一是脫貧攻堅要向鄉村振興戰略升級轉換,二是鄉村振興要用好脫貧攻堅經驗,發揚脫貧攻堅精神。
第一,抓好產業發展銜接,實現鄉村產業興旺。要在脫貧基礎上進一步實現鄉村振興,就必須實現鄉村產業的現代化發展。這就意味著,鄉村產業發展要從產業扶貧模式轉換到產業興旺的思路上來,必須根據市場需求,尊重產業發展規律,立足當地特色資源,通過優化產業結構、延伸產業鏈條,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壯大,形成可持續的產業發展長效機制。
第二,加快推進農村綜合改革,激發鄉村內在活力。全面提速農村改革步伐,突破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更大限度地釋放改革紅利,是二者銜接過程中面臨的緊迫任務。一是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二是積極探索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激活農村土地要素活力;三是發展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四是加快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
第三,加快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推進鄉村綠色發展。要實現二者有機銜接,必須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放在農村,同時接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重點抓好改廁和污水、垃圾處理。實現從村容整潔到生態宜居,將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
第四,完善鄉村治理,加強鄉風文明建設。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推進農村移風易俗,弘揚傳統美德,形成良好社會風氣。要采取有效措施,推進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第五,加強鄉村人才隊伍建設,強化人才支撐。鄉村振興關鍵在人,要把人才培育作為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的關鍵。有些地方“六字經”的做法值得借鑒學習:把能工巧匠“用”起來,把職業農民“育”起來,把鄉村干部“強”起來,把新鄉賢們“招”回來,把城市精英“請”進來,把專家大腦“借”過來。通過各種途徑吸引人才上山下鄉,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服務。(文字整理 曾鳴)

(編輯 施尚景)
本期嘉賓 全國人大代表、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宋虎振 省委黨校經濟學部副主任賀衛華
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號角催人奮進,“三農”工作重心發生歷史性轉移。總編有約邀請到全國人大代表、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宋虎振和省委黨校經濟學部副主任賀衛華,共同探討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內涵。

河南日報報業集團副總編輯 魏劍
打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組合拳扛穩糧食安全重任
主持人: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之首,而扛穩糧食安全重任是產業振興最重要的一個方面。近年來,河南是如何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發揮好糧食生產這個優勢的?
宋虎振:進入新階段,省委、省政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明確提出“十四五”期間鄉村振興要實現更大突破,農業農村現代化走在全國前列的奮斗目標。抓住耕地和種子這兩個要害,打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組合拳,推進建設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帶,確保糧食安全是推進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也是“十四五”時期農業農村現代化走在全國前列的重要標志。
我省作為農業大省、糧食生產大省、糧食加工大省,到“十三五”末,已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6910萬畝,糧食總產連續4年超1300億斤,2020年達1365億斤,再創歷史新高,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十四五”期間,我省將重點從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建設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帶等方面發力,扛穩糧食安全重任。
首先,要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的重要指示。抓住耕地這個要害,以高標準農田建設為重點,打好“藏糧于地”組合拳。

全國人大代表、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 宋虎振
一要堅決守住耕地紅線。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確保耕地面積穩定在1.2億畝以上,確保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1.6億畝以上。二要建好管好高標準農田。重點在國家劃定我省的7841萬畝糧食生產功能區和1034萬畝重要農產品保護區,布局建設高標準農田,力爭“十四五”期間,再新建2000萬畝、提升2000萬畝,使全省高標準農田達到8000萬畝。三要提升耕地質量。高標準農田既要建好管好,又要用好,發揮其在糧食穩產高產上的支撐作用。進一步提升耕地質量是“十四五”時期的重要任務,我們將綜合運用農業措施,加強耕地質量建設。
其次,要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要堅持農業科技自立自強,加快推進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重要指示。抓住種子這個要害,以建設種業高地為重點,打好藏糧于技組合拳。
一要打好種業翻身仗。農業現代化,種業是基礎,我省是種業大省,但還不是種業強省,“十四五”期間,我們將按照國家統一部署,加快構建種業創新體系,全面提升自主創新、企業競爭、供種保障和依法治理四種能力。二要加強技術集成應用。圍繞糧食從品種到收獲生產全過程,深入開展糧食作物綠色高質高效行動,大力開展高效節水灌溉示范區創建,實施好有機肥替代化肥、旱作節水等項目,提升生產標準化水平和單產水平。三要提升裝備和信息化水平。推動農機化向全程全面、高質高效發展,提升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依托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快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化技術的應用,提升糧食生產信息化水平。
再次,要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要發揮自身優勢,抓住糧食這個核心競爭力,延伸糧食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不斷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的指示要求,大力建設我省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帶。
一要大力發展新型經營主體。率先在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保護區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質量提升整縣試點,整縣推進家庭農場示范創建,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加快發展糧食生產適度規模經營,提高標準化、組織化程度。二要推進糧食產業“三鏈同構”。優先把優質專用小麥示范縣、綠色高質高效農業示范縣、現代農業示范區等重大項目載體向糧食生產功能區布局,加快構建現代糧食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提升糧食產業現代化水平。三要打造豫農優品。堅持綠色興農、質量興農、品牌興農,推動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

省委黨校經濟學部副主任 賀衛華
多措并舉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主持人: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從打贏脫貧攻堅戰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應當如何實現有效銜接?
賀衛華: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不是換“頻道”,而是對“頻道”的改造和提升。二者的銜接是“終點”與“起點”的銜接,是“戰役”與“戰略”的銜接,是“承上”與“啟下”的銜接。二者有效銜接的涵義,一是脫貧攻堅要向鄉村振興戰略升級轉換,二是鄉村振興要用好脫貧攻堅經驗,發揚脫貧攻堅精神。
第一,抓好產業發展銜接,實現鄉村產業興旺。要在脫貧基礎上進一步實現鄉村振興,就必須實現鄉村產業的現代化發展。這就意味著,鄉村產業發展要從產業扶貧模式轉換到產業興旺的思路上來,必須根據市場需求,尊重產業發展規律,立足當地特色資源,通過優化產業結構、延伸產業鏈條,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壯大,形成可持續的產業發展長效機制。
第二,加快推進農村綜合改革,激發鄉村內在活力。全面提速農村改革步伐,突破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更大限度地釋放改革紅利,是二者銜接過程中面臨的緊迫任務。一是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二是積極探索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激活農村土地要素活力;三是發展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四是加快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
第三,加快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推進鄉村綠色發展。要實現二者有機銜接,必須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放在農村,同時接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重點抓好改廁和污水、垃圾處理。實現從村容整潔到生態宜居,將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
第四,完善鄉村治理,加強鄉風文明建設。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推進農村移風易俗,弘揚傳統美德,形成良好社會風氣。要采取有效措施,推進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第五,加強鄉村人才隊伍建設,強化人才支撐。鄉村振興關鍵在人,要把人才培育作為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的關鍵。有些地方“六字經”的做法值得借鑒學習:把能工巧匠“用”起來,把職業農民“育”起來,把鄉村干部“強”起來,把新鄉賢們“招”回來,把城市精英“請”進來,把專家大腦“借”過來。通過各種途徑吸引人才上山下鄉,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服務。(文字整理 曾鳴)

(編輯 施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