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 李志遠 通訊員 田隆
“閨女,真謝謝你,幫孩子洗頭,孩子在校我們真放心。”一位老奶奶握著她的手,動情地說。
“我是跟王老師學的。”學生受表揚后,第一句脫口而出的話,更加堅定了她“言傳身教、身行一例、勝似千言”的堅守。
“你咋像個機器一樣,一點兒都不知道累,不知道歇?”日復一日早5:30至晚10:30的操心辛勞,讓丈夫心疼地“抱怨”她。
她就是王凱霞,漯河市臨潁縣城關街道初級中學校長,一位普通卻不平凡的共產黨員教師。
率先垂范,一個帶動全體
“無論是哪一項工作,我能親自參與進去,就應該率先垂范。”王凱霞說,這是她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擔當。
面對學生,王凱霞堅信“言傳身教”的準則。
在教育學生要熱愛勞動時,她沒有在一旁指手畫腳,更沒有拈輕怕重,而是切實地參與勞動,和學生們一起干活;
在叮囑學生們要遵守紀律時,她沒有泛泛而談,更沒有空念文件,而是自己帶頭遵守校規班紀,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做示范。

“我是跟王老師學的。”學生們的話,讓她倍感欣慰、無比自豪。
面對教師,王凱霞踐行“以身作則”的準繩。
去年疫情突襲,她大年初二就揮別家人,在雨雪中回到崗位;及時準確傳達防疫要求,親自去采買防疫物資。
在收集和上報防空數據時,因為學??陀^條件復雜、時間緊任務重,個別工作推進慢,她一個一個打電話認真溝通,深夜十二點還在匯總整理信息,用自己的行動感召同事,杜絕了拖沓、避免了錯漏。
善于學習,破解現實難題
生也有涯,學也無涯。
自1999年參加工作以來,王凱霞從語文教師、組長到如今成為校長,深知教學相長的重要,始終把提高學習、深化學習作為提升自我的最佳途徑。
她總是利用一切機會,積極學習。向書本學、向身邊的老師學;在網上學,更在工作實踐中學。

城關街道初級中學因為地處城鄉結合區域,直接導致外面優質生源進不來,轄區優質生源留不住。
學校在夾縫中如何求生存、求發展?
現實的難題,讓王凱霞的學習有了更實際、更深層和更有效的實踐。
她帶領教師,在暑假期間,一遍又一遍不厭其煩地到學生家里家訪,用一片赤誠的真心打動了家長,學生從曾經的100多名增長到700多名。
她自告奮勇,和另外兩名女教師負責女寢;組織校領導班子男同志負責男寢,切實關心愛護學生住校期間的生活。
她關注班主任群體,以班主任、任課教師“分包”學生的方式,關心愛護每一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
這所城鄉結合處的學校,在她的學習和努力實踐下,教學質量再上一層樓,中招成績再挺進一位,在包括縣直中學在內的學校中名列第五。
學無止境,王凱霞堅持學思結合、學用結合。
她撰寫的文章《那雨 那車 那人》在《漯河日報》上發表,撰寫的論文多次在《學苑新報》上發表,參與研究的課題榮獲省、市級課題優秀等級并順利結題。
擔當盡責,愛心守護成長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王凱霞說。
在她看來,城關街道初級中學在中招上2019年取得全縣第六名,2020年取得第五名的成績,背后是學校對培優的重視。
“初中階段是學生全面成長的黃金時期和關鍵時期,我們不是只關注成績,更要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負責。”她說。

身為一名教師,一名校長,更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王凱霞將培優的教育理念貫徹到學校的工作中。
為著這個目標,她不僅帶領教師們走下去,把學生帶回來,更帶領教師們深下去,把學生培養得好。
中招成績是一份考試的成績單,每名學生在城關街道初級中學的成長則是他們各自人生的成績單。
這份成績單上,有學生們養成健康生活習慣、建立善學好學習慣、健全身心健康發展的證明,凝結了王凱霞的心血。
“看到我們的學生健康茁壯成長,在他們身上看到我自己的影子,我是最開心的。”王凱霞說。(編輯 呂瑞天)
“閨女,真謝謝你,幫孩子洗頭,孩子在校我們真放心。”一位老奶奶握著她的手,動情地說。
“我是跟王老師學的。”學生受表揚后,第一句脫口而出的話,更加堅定了她“言傳身教、身行一例、勝似千言”的堅守。
“你咋像個機器一樣,一點兒都不知道累,不知道歇?”日復一日早5:30至晚10:30的操心辛勞,讓丈夫心疼地“抱怨”她。
她就是王凱霞,漯河市臨潁縣城關街道初級中學校長,一位普通卻不平凡的共產黨員教師。
率先垂范,一個帶動全體
“無論是哪一項工作,我能親自參與進去,就應該率先垂范。”王凱霞說,這是她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擔當。
面對學生,王凱霞堅信“言傳身教”的準則。
在教育學生要熱愛勞動時,她沒有在一旁指手畫腳,更沒有拈輕怕重,而是切實地參與勞動,和學生們一起干活;
在叮囑學生們要遵守紀律時,她沒有泛泛而談,更沒有空念文件,而是自己帶頭遵守校規班紀,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做示范。
“我是跟王老師學的。”學生們的話,讓她倍感欣慰、無比自豪。
面對教師,王凱霞踐行“以身作則”的準繩。
去年疫情突襲,她大年初二就揮別家人,在雨雪中回到崗位;及時準確傳達防疫要求,親自去采買防疫物資。
在收集和上報防空數據時,因為學??陀^條件復雜、時間緊任務重,個別工作推進慢,她一個一個打電話認真溝通,深夜十二點還在匯總整理信息,用自己的行動感召同事,杜絕了拖沓、避免了錯漏。
善于學習,破解現實難題
生也有涯,學也無涯。
自1999年參加工作以來,王凱霞從語文教師、組長到如今成為校長,深知教學相長的重要,始終把提高學習、深化學習作為提升自我的最佳途徑。
她總是利用一切機會,積極學習。向書本學、向身邊的老師學;在網上學,更在工作實踐中學。
城關街道初級中學因為地處城鄉結合區域,直接導致外面優質生源進不來,轄區優質生源留不住。
學校在夾縫中如何求生存、求發展?
現實的難題,讓王凱霞的學習有了更實際、更深層和更有效的實踐。
她帶領教師,在暑假期間,一遍又一遍不厭其煩地到學生家里家訪,用一片赤誠的真心打動了家長,學生從曾經的100多名增長到700多名。
她自告奮勇,和另外兩名女教師負責女寢;組織校領導班子男同志負責男寢,切實關心愛護學生住校期間的生活。
她關注班主任群體,以班主任、任課教師“分包”學生的方式,關心愛護每一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
這所城鄉結合處的學校,在她的學習和努力實踐下,教學質量再上一層樓,中招成績再挺進一位,在包括縣直中學在內的學校中名列第五。
學無止境,王凱霞堅持學思結合、學用結合。
她撰寫的文章《那雨 那車 那人》在《漯河日報》上發表,撰寫的論文多次在《學苑新報》上發表,參與研究的課題榮獲省、市級課題優秀等級并順利結題。
擔當盡責,愛心守護成長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王凱霞說。
在她看來,城關街道初級中學在中招上2019年取得全縣第六名,2020年取得第五名的成績,背后是學校對培優的重視。
“初中階段是學生全面成長的黃金時期和關鍵時期,我們不是只關注成績,更要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負責。”她說。
身為一名教師,一名校長,更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王凱霞將培優的教育理念貫徹到學校的工作中。
為著這個目標,她不僅帶領教師們走下去,把學生帶回來,更帶領教師們深下去,把學生培養得好。
中招成績是一份考試的成績單,每名學生在城關街道初級中學的成長則是他們各自人生的成績單。
這份成績單上,有學生們養成健康生活習慣、建立善學好學習慣、健全身心健康發展的證明,凝結了王凱霞的心血。
“看到我們的學生健康茁壯成長,在他們身上看到我自己的影子,我是最開心的。”王凱霞說。(編輯 呂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