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不集中,小動作不停;2歲了還不能說10個詞;食欲不好,吃飯是難題……養娃路上,許多寶爸寶媽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寶寶”。可謂是,養娃路上猶如升級打怪,需要不斷自我修煉,提高養娃技能。
那么,面對不斷出現的養娃難題,家長們到底該如何應對呢?日前,上海兒童醫學中心金牌兒童發育行為專家金志娟教授來到鄭州人民醫院鄭東院區,與家長展開了一次面對面交流。
【現場】
3歲男孩語言發育遲緩,最終確診自閉癥
“是自閉癥。”對3歲2個月的浩浩(化名)一番問診后,國家兒童醫學中心、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學中心金志娟教授這樣對浩浩的父母說道。
11個月前,浩浩父母發現浩浩語言落后,便帶著他去多家醫院就診,最終確診浩浩為語言發育遲緩、智商發育低下,而浩浩但腦電圖和頭顱磁共振以及聽力檢查都正常。
8個月前,浩浩但父母開始帶著兒子在其他機構進行康復治療,而如今,浩浩對指令比以前配合,語言發展也有一些進步,不過,他的認知仍落后。
“這次聽說金志娟教授要來鄭州人民醫院鄭東院區坐診,我們就早早地在網上進行預約掛號。”浩浩父母非常擔憂,“都3歲多了,但比正常年齡兒童發育遲緩將近1歲。您說這孩子什么時候可以上幼兒園,這種疾病治療后會怎么樣啊?”
金志娟和鄭州人民醫院兒童健康發展中心主任均發現,浩浩并不與人進行眼神交流,叫他的名字反應欠佳,不能正常交流,且多動,不能服從指令。
“孩子上幼兒園時機跟他本身發育水平相適應即可。你們一定要帶他到專業正規機構進行康復訓練。此外,要定期復診,讓專業醫生通過專業系統評估,評判孩子是否有改善。”金志娟叮囑道。
【觀點】
傳遞新鮮且權威的育兒知識 與家長面對面交流
“0到3歲孩子的養育環境對其一生發展殊為關鍵,母親是第一責任人。”當天下午,鄭州人民醫院鄭東院區舉辦了父母課堂,金志娟從兒童成長環境、兒童語言發育的誤區、兒童在語言發育階段的注意事項等多個方面,為前來聽課的家長和基層醫師進行了詳細講述。
金志娟表示,兒童的成長環境在兒童的語言發育階段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同的環境對于兒童的語言發育也有著不同的影響。
她認為,家長在引導孩子語言發育時,要針對孩子的關注點進行引導,比如孩子喜歡汽車,就圍繞這個玩具進行語言和肢體動作,孩子和家長共同做一件事情并且伴隨家長的語言和動作,這一整個過程就叫作“共同關注”。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和父母共同去做一件事情,孩子會在家長的陪伴及互動中認識某種東西并知道叫什么,所以“共同關注”在兒童的語言發育階段尤其是前語言階段是非常重要的。
授課結束時,金志娟還與前來聽講的家長們互動,回答了家長們在實際培養孩子語言能力的過程中遇到的具體問題。現場家長們紛紛表示講課十分有意義,不僅僅指出了教育中的一些誤區,還讓家長對今后孩子在語言能力上的培養更有信心了。
據了解,鄭州人民醫院三個院區的兒童健康發展中心對兒童體檢都是圍繞“五大能區”和生長發育趨勢進行的。“除了檢測孩子的身高體重、頭圍外,還會檢測孩子的視力、聽力等發育情況,以及大運動、精細運動、認知、社交方面的發育情況。”苗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