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 付首鵬 通訊員 鄭占波
4月4日,洛陽市農發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袖珍西瓜培育基地傳出消息,在去年把袖珍西瓜成熟期提前15天基礎上,今年該公司又通過技術手段將成熟期提前了15天上市。他們穿上泡沫保護衣,然后裝進特制的紙箱里,銷往周邊城市的高端市場。
該基地依托河南省西瓜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技術優勢,發揮“甜蜜世界”國家級星創天地的科技研發能力,引入物理滅蟲、嫁接換根、自動控溫、微水灌溉、有機質肥田和智能化管理新技術,通過在大棚內安裝無線傳感器,利用現代農業物聯網系統,實時采集西瓜生產現場的光照、溫度、濕度、土壤溫度、土壤濕度等生產環境參數,讓園區用上“聰明管家”。
同時,引用農業專家智能系統,按照西瓜生長的最適宜的各項指標要求,進行定時、定量、定位云計算處理,員工足不出戶就可以對區域內的10多座大棚西瓜進行有效管理,在袖珍西瓜的早熟、健康、優質、多樣化等方面又有新突破,尤其在袖珍西瓜早熟研發方面成效顯著,通過兩年連續攻關,將西瓜成熟期提前了1個月上市,并實現了袖珍西瓜向綠色化、優質化、品牌化、產業化、差異化方向發展。
河南省西瓜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負責人朱忠厚介紹,袖珍西瓜之所以能早熟,首先是要選育早熟性更好的品種,比如新選育的“華晶19號”,在去年冬季極端低溫創十幾年極限情況下仍舊正常生長,今春比一般品種成熟期提早14至15天,而且瓜瓤酥甜細膩,入口即化。其次是創新栽培技術,采用耐低溫的新型嫁接砧木,使瓜苗根際溫度提高2℃。兩者合一,使小西瓜更加耐低溫,室外溫度零下12℃時仍可正常生長。
據了解,作為孟津縣西瓜行業的“龍頭老大”,新品西瓜研發的“火車頭”,該技術研究中心更加注重科普惠農。他們采取 “公司+基地+農戶”的形式,一方面給農戶提供種苗,加強技術指導,另一方面與農戶直接簽合同、下訂單,做到按需生產。近年來,先后輻射帶動周邊地區發展袖珍西瓜萬余畝,使小西瓜成為當地農民的致富大產業。
“隨著西瓜產業的發展,現在像朱忠厚一樣有新思維的瓜農越來越多。這些頭腦靈活、觀念新穎的新農民在農業科技人員的技術指導下,都在積極為西瓜申請綠色認證,注冊產品商標,還采取土壤基質改良、微滴灌、水肥一體化、雄蜂授粉等一系列技術手段,種植出了有特色、高品質的西瓜,贏得了市場的認可,走出了一條內涵式現代農業發展之路,實現了產品品質效益、產品競爭力、農民收入三個全面提升。”孟津縣委書記楊劭春說。
編輯:李英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