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百年夢想的起步之年,中原大地生機勃發,氣勢如虹;
仲春四月的蘭考內外,黃河水奔騰向東去,泡桐樹紫花怒放。
一條河,一個人,一棵樹。一脈相承,一往情深。
4月11日,在鄭州黃河人文傳習館,以“一條河、一個人、一棵樹”為主題的黃河文明與焦裕祿精神暨(2021)蘭桐文化研討會召開,群賢畢至,群情激昂。
本次研討會由先鋒教育·黃河人文傳習館、河南時代傳媒集團主辦,先鋒教育·新六藝家學中心、《奔流》編輯部、奔流讀書會承辦,旨在慶祝建黨100周年,感受黃河文明底蘊,緬懷焦裕祿,發揚蘭桐文化,提升黃河人文影響。河南省直廳局離退休領導、黃河文化研究專家學者、文化愛好者等濟濟一堂,共饗本場文化盛宴。
本次論壇由河南省儒學文化促進會副會長、河南先鋒教育總部主任侯超主持。
河南時代傳媒集團董事長、時代報告雜志社社長張富領,先鋒教育·黃河人文傳習館負責人趙萍萍分別致辭,代表主辦方對各位嘉賓的到來表示歡迎,雙方共同表示,今后將持續開展各種文化活動,主動承擔起為河南文化事業接續華夏文脈的使命。
在研討會主題發言環節,河南省民政廳原常務副廳長魯獻啟從黃河與蘭考的歷史淵源,焦裕祿與泡桐的故事,黃河文化與焦裕祿精神,焦裕祿精神與泡桐文化等方面展開演講,內容豐富,史料詳盡,引經據典,句句飽含深情,深深表達了對蘭考這片故土的熱愛,進一步強化了大家弘揚傳承焦裕祿精神的使命感。
“只有了解黃河文化,才能感悟民族靈魂,只要了解蘭考歷史,就能讀懂中國精神”。
“黃河是生命之河,百折不撓,勇往直前,這種精神與焦裕祿精神一脈相承、相輔相成。”
“泡桐是蘭考的生命樹,致富樹,信仰樹。黃河有魂,泡桐有根。今天我們在感受黃河文明,弘揚焦裕祿精神的過程中,迫切需要進一步提煉挖掘,研究萃取泡桐文化。”
“泡桐有著現實的經濟價值和持久的生命力,已經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一種文化符號。我們召開蘭桐文化研討會,就是希望以論壇的形式持續開發、挖掘蘭桐的內涵與價值。”
魯獻啟的演講,博得了與會嘉賓的陣陣喝彩。
河南省婦女兒童活動中心書記任曉林作了本次研討會的第二項主題演講,他著重從黃河人文與焦裕祿精神、蘭考與焦桐的源淵講起,并從傳統文化的角度進行了獨到的論述。
“黃河并不是因為其水含沙濁黃而得名,而是一條中正合天之河。《山海經》中稱黃河為“河水”,《水經注》中稱“上河”,《漢書·西域傳》中稱“中國河”,《尚書》中稱“九河”,《史記》中稱“大河”。”
“蘭考地靈人杰,在中國政治、文化、經濟、軍事變革的關鍵節點,蘭考都有代表性人物出現。”
“焦裕祿為治理蘭考風沙,帶領蘭考群眾種植泡桐,根治生態、造福蘭考人民;習近平總書記種植習桐,傳承精神,樹立干部好榜樣,打造黨員新標桿,凝聚起了共產黨員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強大力量!”
“梧桐是至陽之木、至陽之樹、君子之樹,雌雄同根同生,寓意忠勇忠誠、擔當奉獻,因此,包括梧桐、焦桐、習桐在內的蘭桐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國家棟梁、良臣義士的象征!”
任曉林新穎獨到的觀點,精彩紛呈的研究,讓與會者大開眼界,受益匪淺。會上,他還與大家分享了梧桐、古琴、中國特色的音樂教育等傳統文化內容。
在研討會自由交流環節,與會領導、專家、學者也從不同角度,對黃河文化、焦裕祿精神、蘭桐文化進行了分享與論述。
蘭考縣政協主席吳長勝代表蘭考縣委縣政府,對研討會的召開表示祝賀,真誠歡迎與會各位嘉賓到蘭考多走走,多看看,并邀請與會嘉賓參加4月16日至18日將要舉辦的蘭考首屆桐花節,為蘭考發展獻計獻策。
當天下午,與會人員代表還一起赴蘭考參觀了黃河故地,拜謁了焦陵,共頌《蘭桐賦》禮贊焦桐,深情表達了對焦裕祿精神的敬仰、對蘭桐文化的熱情與向往。
本次研討會是在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之際,在黃河文化月即將啟動的背景下舉行的。參會學者和專家紛紛寄望,蘭桐文化研討會能夠以論壇的形式固定下來,每年在四月桐花盛開的季節定期召開,為各界人士搭建一個解讀黃河、弘揚焦裕祿精神、推介新蘭考的文化平臺。(編輯 吉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