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 李志遠 通訊員 張欣
為了讓廣大少先隊員更多地了解 “母親河”及新中國治理黃河的艱難歷程, 4月14日下午,鄭州市金水區文化路第二小學組織隊員們走進黃河博物館,開啟了“追尋紅色足跡 傳承革命精神”研學活動之——弘揚黃河精神,爭做新時代的好隊員。
為了讓廣大少先隊員更多地了解 “母親河”及新中國治理黃河的艱難歷程, 4月14日下午,鄭州市金水區文化路第二小學組織隊員們走進黃河博物館,開啟了“追尋紅色足跡 傳承革命精神”研學活動之——弘揚黃河精神,爭做新時代的好隊員。
邁進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副壺口瀑布的畫作。
只見她波濤洶涌,萬馬奔騰,讓人感覺身臨其境。
在黃河博物館,同學們沿著序廳、流域地理、民族搖籃、千秋治河、治河新篇、和諧之路六個展區一路游覽,聽講解員娓娓道來……
抗日戰爭時期,“花園口事件”造成人為的黃河決堤改道,給中國百姓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淹沒耕地1200余萬畝,造成黃泛區,共計有千萬人受災,390萬人流離失所。
新中國成立后開始有計劃、大規模地治理黃河。通過治理,黃河變化很大,特別是把黃河治理成為防洪、發電、灌溉,給人們帶來了很多便利和益處。
隊員們看到了黃河的長遠規劃圖,看到了黃河成為人們游覽的好地方,大受鼓舞,紛紛表示:“黃河精神體現著中華民族勞動人民與自然抗爭的不屈精神和智慧。身為黃河邊的少先隊員,更要牢記教導,緊跟黨的步伐,聽黨的話,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傳承黃河文化,弘揚黃河精神,爭做新時代的好隊員。” (編輯 施尚景 呂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