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天起,做一個努力奔跑的人,聽課、寫作業、認識世界。從今天起,做一個健康向上的人,運動、唱歌、展我風采。厚學明德,知行合一,沿著理想昭示的方向航行!”
這是在開學初,李康和她班級的孩子們共讀的一首原創小詩。
和孩子們一起跳大繩,出板報,一起實踐活動,一起研究數學文化……她是年輕同事的“康姐”,也是47名學生的“大班長”,而她自己卻說:“我只是一位普通的春曉人。”
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
李康是鄭州市管城區春曉小學的一名數學老師,從教數十年來,她一直都非常關注學生的儀式教育。
滿園玉蘭初綻放,春曉師生又相逢。
新學期開始,她充分準備,精心設計了新學期和孩子們的第一次見面。
最讓孩子們心動的是,他的班級每個孩子都收到了一個大紅包,紅包里裝的不是壓歲錢,而是由李康老師精心設計送給孩子們的開學禮物。
“和校長握手或者擁抱”、“和喜歡的老師合影”、“和老師共進早餐”、“選一個喜歡的座位”、“免寫作業一次”、“一個春曉定制筆記本”等等。孩子們迫不及待地打開,拿著手上的開學紅包,孩子們都樂開了花。
其實所有的紅包中,都蘊含著深意,更重要的是都凝聚著老師對孩子們深深的熱愛。
班級群里家長們紛紛點贊鼓掌,留言道:“老師們真是太有心了,孩子們能在春曉遇到這么多有愛的老師們實在是幸運之極,感恩感謝。”“感謝老師給孩子留下永久的美好。”
她也收獲著與孩子們在一起的幸福。
有一年元旦節日那天,孩子們為她剪輯的短視頻;為她親手編制的圍巾、手套、手提包;為她“私人訂制”的手工作品;藏在大廳角落一起喊道:“李老師,節日快樂,我們愛您!”這無一不讓她感動著。
李康說:“其實與孩子們相處很簡單,只要有愛心和耐心,便會受到孩子們的無比寵愛。”
肩有責任,心心相連
分隔數月的疫情期間,李康卻又和她們班級的孩子們心心相連。
網絡云端的“大孩子”和身旁的“小孩子”都是她的心頭肉。
她是黨員教師,教書育人是她的職責。
她在書房為學生上網課,她的孩子就趴在地上從門縫看著她說:“媽媽,我就看著不說話,讓我進去吧。”
心中有愛,肩有責任,李康正以黨員的初心使命,照亮著孩子們前進的道路。
和孩子們一起跳大繩,出板報,一起實踐活動……李康還經常帶領學生一起研究“數學文化”。
疫情期間,每周出一篇關于“數學文化”的美篇。
和德育團隊的小伙伴們一起開展“春曉德育講堂”系列教育活動,每周一期,得到家長和學生的一致好評,如:《走近抗疫英雄 重塑人生偶像》、《致敬,大國擔當》、《科學改變生活 使命擔當有我》等等。
她經常帶領學生參與實踐活動,2020年12月,和孩子們一起走進了南三環污水處理廠,相關研究性學習成果《用數學的眼光看“污水變清流”》獲管城區一等獎。
豐富多彩的活動,既鍛煉了學生的意志、體質,也展現了學生的風采。
在學生們眼中,他們的老師嚴愛相濟,不僅教他們知識,還教他們為人處事的道理。
在家長看來,孩子的老師眼里有光,心中有愛,孩子跟著她學習收獲頗豐。
好習慣小妙招,招招見效
一株植物,它努力向光生長、向水生長。
春曉小學的孩子們,被親切地稱之為“小春苗”,他們也一樣,需要教師引導每一株“小春苗”向“正確光明”的方向生長,而這個“正確光明”就是好習慣。
李康一直非常關注孩子們習慣的養成。
“小學階段養成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能使人受益終身。把好習慣的種子播種在每一個孩子的心里,讓它不斷生根發芽。”李康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中午陪餐,有的學生端湯容易灑出來,我就教孩子雙手端碗,走路要穩,腳不要抬太高;書包學習用品太多,我就教孩子們如何擺放才能快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物品;女生頭發太長,我就教她們如何打理頭發……”李康介紹道。
這些精細化陪伴的“小妙招”,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也正因如此,李康成為了孩子們最喜歡的老師之一。
該校校長賈慧娟表示:“李康不僅有想法,還擅長于學習與思考,勤于探索實踐,是學校年輕教師的榜樣。春曉小學像李康這樣的老師還有很多,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體現著黨員教師的價值,相信春曉有這樣的一群人,明天一定會更好!”(編輯 吉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