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 高鵬 通訊員 李妍

生活中,我們往往把搶救意外傷害或危急重癥的希望寄托于醫生身上,可事實上,最基本的救護知識有時能挽救一個人的生命。以心臟病為例,及時采取有效的心肺復蘇,通過心肺復蘇術暫時給予患者循環和呼吸的支持,能給患者爭取一定的搶救緩沖時間,對后期的藥物治療贏得寶貴的機會。因此,爭分奪秒、立刻實施的現場急救至關重要,同時也為生命開辟一條綠色通道。
為增強校園師生的急救意識,掌握基本急救操作技能,提高自救互救能力,近日,鄭州市第八十六中學特別邀請鄭州人民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賀艷陽、急診科醫生丁俊杰等醫護人員開展急救知識講座活動,活動共300余師生參加。丁俊杰首先利用真實的圖片、生動的案例,將疾病的誘發因素、常見臨床癥狀進行了介紹,系統地對現場救護概念、公共衛生安全事件緊急處理、心肺復蘇術、海姆立克急救法等應急救護基本知識和技能進行詳細地講解,重點突出生命救治的“黃金時間”和心肺復蘇、海姆立克急救法等技能操作。接著由急診科兩位護士對心肺復蘇操作進行現場演示,同時丁俊杰對每一步操作中的難點和注意事項為大家進行詳細的講解。
授課與操作演示后,醫護人員與師生進行互動教學,指導師生進行實際操作演練。通過操作人體模型,進一步鞏固了所學知識,掌握了現場急救的基本技能,為今后更好地救助突發事件現場的傷者積累了寶貴經驗。師生們紛紛表示,這樣的培訓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如果有突發狀況不再手忙腳亂 。(編輯:劉夢鴿)